穿越的我在玄武门夺权啦!(李承乾李世民)全文浏览_穿越的我在玄武门夺权啦!全文浏览
他搁在龙椅扶手上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指节泛白。 丞相房玄龄垂着眼帘,老僧入定一般,只是那微微蹙起的眉头,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兵部尚书杜如晦面色凝重,双唇紧抿成一条线。 就连素来以门神之姿示人,天塌下来都当被子盖的尉迟敬德,此刻也收起了惯有的粗豪,眼神中透着罕见的锐利与凝重。 那名报喜的武将,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大殿里的喧哗也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慢慢平息。 百官们终于察觉到了气氛的诡异。 那股本应席卷一切的狂喜,在触及到御座周围那片沉寂的区域后,竟如冰雪般消融了。 死一般的寂静,压得人喘不过气。 终于,房玄龄动了。 他缓步出列,苍老而沉稳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陛下,诸位同僚。” 他先是环视一周,目光从一张张或激动、或困惑的脸上扫过,才缓缓开口,“北境匈奴大军,确实已全军覆没。” 殿内响起一阵压抑的骚动。 既然是真的,为何陛下和几位重臣是这副表情? 房玄龄顿了顿,投下了一颗真正的惊雷:“但,此功,非李靖将军所为。” “轰!” 这句话一道九天玄雷,在每个人的脑海中炸开。 “什么?” “不是李将军?那是谁?” “这……这怎么可能!除了李将军,谁有此等通天彻地之能?” 满朝文武,无不骇然失色。 方才的喜悦瞬间被巨大的震惊与疑惑所取代。 整个太极殿一个被烧热的油锅,瞬间炸开了锅,议论声、惊呼声此起彼伏,嗡嗡作响。 李世民依旧沉默,但他的眼神却变得愈发幽深,像两口深不见底的古井。 “肃静!” 一声沉雷般的暴喝响起,尉迟敬德踏前一步,他那双铜铃大眼一瞪,自带沙场淬炼出的煞气,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殿内再次安静下来,但空气中弥漫的惊骇与不安,却愈发浓烈。 尉迟敬德粗声粗气地开口,声音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冷静与严肃:“根据李靖将军的八百里加急密报,以及‘百骑司’传回的情报。定襄城外,匈奴十五万大军,是在一夜之间,被尽数屠灭。” “一夜之间?” 有人失声惊呼。 尉迟敬德没有理会,继续说道:“战场之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但诡异的是,没有大规模冲杀的痕迹,没有攻城拔寨的狼藉。十五万人,就像……就是被一把无形的镰刀,悄无声息地收割了性命。” 他的话语,让殿内众人脊背发凉,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那不是战争,那是屠杀,是神魔才能拥有的手段。 “现场只留下了一样东西。” 尉迟敬德从怀中取出一块木牌,高高举起。 那是一块样式古朴的木牌,上面用利器刻着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蜀山。 “蜀山?” 所有人都茫然地看着那块木牌,这个名字,他们闻所未闻。 “一个能在我们大唐王师眼皮子底下,悄无声息地抹掉十五万匈奴精锐的神秘势力。” 尉迟敬德的声音沉重如铁,“其实力之恐怖,手段之诡异,远超我等想象。诸位,这已经不是大捷,而是悬在我们大唐头顶的另一把……利剑!” 恐惧,如同潮水,淹没了每一个人。 如果这股力量的目标是匈奴,那下一次,会不会就是大唐? “查!必须彻查!” 谏议大夫魏征猛地出列,他面色铁青,眼神锐利如刀,“陛下!臣以为,此事断不可姑息!此等不受掌控的暴力,存在于我大唐疆域之内,乃是心腹大患!臣恳请陛下,即刻下令,点兵百万,封锁北境,将这所谓的‘蜀山’,连根拔起,以绝后患!” 魏征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他的提议,立刻得到了一部分鹰派官员的支持。 “魏大人所言极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必须用雷霆手段,震慑宵小!” 然而,兵部尚书杜如晦却在此时出列,摇了摇头。 “玄成,你此言差矣。” 杜如晦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点兵百万?剿灭谁?这‘蜀山’在何处?是何人组成?我们一概不知。如此兴师动众,无异于大海捞针。只会徒耗国力,惊扰百姓。” 他顿了顿,看向魏征,目光深沉:“更何况,此举只会打草惊蛇。对方既然能一夜之间屠灭十五万大军,其实力可见一斑。我们冒然大军压境,一旦激怒了对方,引其报复,届时大唐处处烽火,又该如何收场?这与引火烧身,有何区别?” “克明!难道就任由这股势力潜伏壮大,待其羽翼丰满,再来威胁我大唐江山社稷吗?!” 魏征瞪着眼,厉声反驳。 “防范,与鲁莽行事,是两码事!” 杜如晦毫不退让。 殿内,群臣分作两派,争论不休。 一派主张铁血清剿,以绝后患;另一派则主张谨慎行事,静观其变。 双方引经据典,言辞激烈,整个太极殿,成了他们的战场。 龙椅之上,李世民始终冷眼旁观,任由下方的争吵愈演愈烈。 他的目光,却不时扫过站在前排的几位皇子。 魏王李泰眉头紧锁,眼神中带着思索与不安。 吴王李恪神色平静,事不关己。 而太子李承乾,则一直垂着眼帘,身姿笔挺,如同一尊玉像,这场关乎国运的争论,并未在他心中激起半点波澜。 终于,李世民缓缓抬起了手。 嘈杂的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这位帝国至高无上的主宰者身上。 “此事,朕已有定夺。” 李世民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无可抗拒的威严。 “朕以为,克明所虑,不无道理。敌暗我明,不可轻举妄动。但玄成之忧,亦是金玉良言,不可不防。” 他停顿了一下,锐利的目光扫过全场。 “传朕旨意。其一,命‘百骑司’联合各地官府,暗中彻查‘蜀山’底细,任何蛛丝马迹,都不得放过。其二,命兵部与各地都督府,秘密整军备战,加强边防要塞的戒备,以防不测。其三,派遣使臣,以朝廷名义,尝试与这‘蜀山’接触。是敌是友,一探便知。” “礼、兵并用。这,就是朕的方略。” 李世民的决策,综合了两派的意见,既没有冒进,也没有坐以待毙,显得极为老成持重。 群臣纷纷躬身领命,心中稍安。 就在此时,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了太子李承乾的身上。 “承乾,此事,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