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军令如山(高远李云龙)_军令如山高远李云龙最新章节
次日清晨。 八路军386旅新一团驻地,张家庄。 一支规模相当小的运输队,赫然出现在两里路外——仅仅两辆木轮板车,一辆车配两人,前面的拉,后面的推。 加上高远在内,统共五人队伍。 板车上所拉的军火清晰可见,正是那100支53式步骑枪,还有那8000发子弹。 枪支都是由长期储备转入启封后的状态,枪油之类的也已经全部处理过,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数量貌似不算多。 此时呈现在两辆板车上,却堆的鼓鼓囊囊的。 一支53式步骑枪少说也有三四公斤,对应的一颗7.62毫米子弹咋的也有二三十克。 全部重量加在一块,也有六七百公斤。 若是没有这两辆板车,仅凭人力,还真不好带过来。 而这支相当简单的运输队,则正是系统运输物资给新一团的独特方式——以融入当下环境的合理方式运输。 不多时,高远一行拉着装备抵达张家庄附近。 一大早就起来在团部等消息的李云龙,正巴巴地望着,通信兵匆匆赶来,满脸喜悦地说送军火的来了。 李云龙顿时大喜,叫上张大彪便往村口赶。 很快到了地方,一眼便望见高远等五人队伍,以及拉着军火的那两辆板车。 “还真来了!”张大彪表示惊喜,粗中有细的他同时又有些疑惑:“团长,咱们不是把侦察哨都放出去了吗? 这运输队都到咱眼皮子底下了,咋一点消息没有?” 李云龙点点头,此事的确有古怪。 双方碰面后。 李云龙的目光落在两辆板车所拉的枪支弹药上,欢喜的几乎挪不开,激动之余,这才问了一句: “高老弟,你们这是走哪条路过来的?咋一点动静都没有,突然就到了村口了?” 高远面不改色地笑道:“李团长,您这就说笑了,这到处都是鬼子的封锁线,要是我们运输队连这点隐藏行踪的能耐都没有,那还做什么军火买卖?” “厉害厉害!” 李云龙连声称赞,心底则打定了主意,回头就加强警戒——这驻地保卫工作方面绝不能有任何漏洞。 接着热情地拉着高远就往团部走,还一面招呼其他四人。 但四人并没有说话。 高远解释说:“这些都是我们军火公司特别培养的运输人才,身份非常保密,不让和买家有任何接触,还请李团长见谅!” 李云龙点了点头。 高远招呼了一声,四人便把装备弹药全部卸货之后,拉着空板车往回走。 不信邪的李云龙还暗中吩咐张大彪,让侦察哨那边盯着点儿,看他们走的是哪条运输线。 结果说是四人运输小队,拉着两辆空板车走在大山里,很快就不见了踪影。 李云龙因此越发惊叹于高远背后组织的能量惊人。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 新一团临时团部小院里,100支步枪,以及由木制子弹箱所装,每箱500发,一共16箱,统共8000发子弹,摆的整整齐齐。 清点过数量的张大彪冲着李云龙点了点头:“团长,一点也不少!” 哈哈—— 李云龙笑道:“高老弟,你可真是个说到就能做到的痛快人儿呀!” 他说着,这才迫不及待地看向这批装备。 随即眼前一亮,惊讶道: “水连珠!!!好枪啊这这!” 作为一名军火商,高远自然是做过功课的,53式步骑枪其实也就是仿制苏军的莫辛-纳甘步枪。 苏方援助过八路军,所以八路军将领们大多也都认识,见过同时期的这款莫辛-纳甘步枪。 因为这种枪主要是走水路运输,再加上射击时清脆连贯的声音特点,在八路军队伍里常常有一个接地气的称呼: “水连珠!” 而仿照莫辛-纳甘步枪生产的53式步骑枪,其实在整体的样式上,和莫辛纳甘步枪很相似。 也难怪李云龙会认错。 高远同时拿起一支53式步骑枪,他发现系统对该枪支已经进行过模糊处理——什么生产标识,型号规格,以及其他辅助信息,全部被抹除掉了。 这倒是省了很多麻烦。 高远也开始了较为专业化的介绍:“李团长,这款步枪的确和苏方的莫辛纳甘步枪很相似,但并非是同一款。 相对来说,它更适合咱们国人作战使用。 它的可靠性很强,结构简单,装配零件少,能够适应各种恶劣作战环境,尤其是保养维护简单,就是新兵也能迅速上手。 有效射程为400米,表尺射程可以达到1000米,在中远距离的射击中精度极为稳定,使用的是7.62毫米子弹,威力相对于鬼子的6.5毫米弹要大得多。 另外它使用的是四棱刺刀,刺刀本身材质很轻,加上全枪重量也还不到8斤,携带和作战中也会是一大优势。” 李云龙和张大彪听得两眼冒金光,已经迫不及待的上手试了起来。 李云龙最感兴趣的是那四棱刺刀,他是个白刃战的行家,一眼便看出了其中的门道。 连连惊叹道:“水连珠咱见过,早听说它搭配的四棱刺刀厉害,但是还真没摸过。 这家伙可够锋利的,捅过去伤口又深又大,这要是在白刃战中,随便一下子可就够小鬼子喝一壶的!” 高远继续说道:“另外就是说好的这8000发子弹了。” 李云龙温柔地抚摸着摆得整整齐齐的子弹箱,眼睛都笑没了。 新一团刚成立那会儿,他跑去旅部找旅长要装备,结果被骂了一通,愣是一颗子弹也没要到。 听说当初整个386旅成立的时候,师部也就给核发了8000发子弹。 眼前这批子弹的珍贵,可见一斑。 张大彪则是佩服自家团长眼光独到。 仅仅1500大洋,这么大批的军火,还真给搞到手了! 高远表示:“李团长,张营长,你们不妨验验货,可以试射两发!” 李云龙大手一挥,相当豪气地说道:“试射就不用了,你高老弟送来的装备我放心。 这子弹留着得打鬼子用,就是试手,也得拿小鬼子的狗命来试。” 他说着,又有些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 “实不相瞒,高老弟啊,你那剩余的大洋,我还差点,但是我保证,打完这一仗就有了。 不知道高老弟有没有兴趣参观一场战斗。” 高远点了点头:“求之不得,只是参观就不必了……李团长,我也想参加这场战斗!” 闻言,李云龙先是一愣,随即大笑道: “好小子,痛快!” “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 他话锋一转:“但是有个前提,高老弟你得时刻待在我身边,战斗序列放在最后,你要是再出了什么岔子,那咱老李可真是亏大了!” 高远没有拒绝李云龙的好意。 他虽然当过几年兵。 但有句话说的好,没有上过战场的兵,永远都是新兵。 他还没有托大到真能比过这些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们,痛杀小鬼子的地步。 新一团,团部。 李云龙召集干部们,商议怎么再打鬼子一场伏击战。 老李战术思维极为灵活,他在分析过情况之后当即提出:“一天前,咱们在小王沟伏击鬼子的小队,可是吃了大亏。 20多号同志壮烈牺牲。 他娘的,这个仇不能不报。 我看也不用花什么心思琢磨换什么地方了,就在老地方,小王沟,再伏击他鬼子一场。 咱新一团总得把场子找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