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全文)赢牧大秦成九(大秦:神级生活系统!:全文+后续+结局)完整全文在线阅读_赢牧大秦成九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大秦:神级生活系统!+全文+后续+结局)
"梁将军,剑来!" 梁永慌忙解剑奉上。 赢牧持剑沿茎秆掘土,须臾便挖出两团沾泥的块茎。 "此为何物?"梁永凑近端详。 "红薯!"赢牧拭去泥土,捧着野生红薯如获至宝。 认出红薯并非因为《齐民要术》,毕竟南北朝时的贾思勰从未见过此物。 红薯直到明朝才传入中原。 准确地说,那时人们才知晓它能食用。 此前或许有人见过野生的,却无人大规模种植。 “安国君,这红薯……是药材?”梁永挠头问道。 他猜这大概如人参、何首乌般珍贵,只是自己不识罢了。 “不,它能改变大秦。 ”赢牧凝视手中的红薯,笑意渐深。 “当真如此神奇?”梁永半信半疑。 可想到赢牧曾发现的煤炭,以及咸阳传闻中他打造的重甲骑兵,梁永又觉得或许可信。 毕竟,这位安国君最擅缔造奇迹。 赢牧起身,将两枚红薯递给梁永,继续在四周搜寻。 梁永捧着红薯僵立原地,连呼吸都放轻了——既是能改变大秦之物,哪敢有半分懈怠? …… 正午时分,赢牧仅再寻得四五枚野生小红薯便停了手。 “回吧。 ”他拍去掌中泥土,顺手取回梁永手中的红薯。 “不再多找些?可命将士们一同搜寻。 ”梁永低声提议。 虽不知用途,但既是珍宝,自然越多越好。 “不必,这些足够。" 五枚小红薯精心培育,可繁育数十株;而数十株的收成,至少一石。 再择良种续种,不出一年,产量将达惊人规模。 回到关隘,赢牧搁置诸事,全心培育红薯。 深秋将尽,寒冬将至,按常理绝非栽种之时。 他却浑不在意。 赢牧挑选了一块肥沃的土地,命令士兵们用土坯搭建封闭的房屋。 屋顶并未完全封闭,而是覆盖着从匈奴缴获的皮革。 这是一座简易的温室。 尽管没有塑料薄膜,但只要保持温度,红薯依然能顺利发芽生长。 顶部的皮革可以随时揭开,让幼苗接受阳光照射,进行光合作用。 至于保温,赢牧手中有充足的煤炭,丝毫不必担心。 一切安排妥当后,他将切好的红薯块埋入松软的土壤中。 "安排人日夜看守,每日正午有阳光时,揭开皮革一个时辰。" 交代梁永驻守此地后,赢牧返回帅帐。 …… 咸阳城内,王贲提议的建城计划遭到不少大臣反对。 反对者多数来自长公子扶苏与十八公子胡亥的阵营。 安国君赢牧大破匈奴的战绩已令他们倍感压力,若再建成煤城,扶苏与胡亥将彻底失去机会。 嬴政听闻王贲的奏请后,亦有些迟疑。 修建一座城池绝非小事,更何况选址在长城防线之外的阴山脚下。 为抵御匈奴侵扰,城中必须驻扎重兵,这对大秦而言无疑是沉重负担。 万一城池被匈奴攻占…… 无论怎么看,建城都弊大于利。 然而,当王贲向嬴政展示煤炭的神奇功效后,这位千古一帝动摇了。 北方每年寒冬都有无数人畜冻毙,若能开采阴山脚下储量惊人的煤炭…… 嬴政心中已下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煤矿! …… 深夜,章台宫西苑。 "长公子,陛下似乎已同意建城之事。 "淳于越神色凝重地向扶苏禀报。 "什么?父皇怎会应允如此荒谬之事?"扶苏难以置信。 连他都能看出建城的弊端,难道英明神武的父皇反而不明白? "此事足见陛下对九公子的重视。 "淳于越忧心忡忡。 "先生,如今该如何是好?"扶苏心急如焚。 他感觉自己的储君之位正渐行渐远。 "确实该有所行动,总不能坐以待毙。 "淳于越捋须沉吟。 “正是!必须有所行动!” 扶苏紧握拳头,来回走动,神色焦灼。 越是着急,他越是难以想出扭转局势的良策。 “先生可有妙计?” 无奈之下,他向身旁的淳于越投去求助的目光。 “呵……”淳于越轻抚胡须,从容笑道:“老夫确有一计,本想待公子受封安国君后再献上,助公子一举登上太子之位。" “如今看来,只能提前动用此计来破局了。" “哦?” 扶苏闻言,眼睛一亮。 淳于越如此笃定,此计必定非同寻常。 “请先生明示!” “嗯……公子,老夫之计乃是……” …… 就在扶苏与淳于越商议对策时,胡亥与赵高亦在暗中谋划。 “先生,该如何是好?该如何是好?” 相比扶苏,胡亥更为慌乱,听闻秦始皇的决定后,他手足无措,脑中一片空白。 “先生,不如……” 见赵高沉默不语,胡亥眼中闪过一抹狠色,再度萌生对赢牧的杀意! “荒唐!” 见胡亥如此不成器,赵高厉声呵斥。 “公子岂能凡事皆以**解决?” “赢牧如今身在边关军营,数万大军护卫,如何下手?” 被赵高一训,胡亥稍显冷静,低头认错:“先生息怒,胡亥知错。" “嗯……”见其态度端正,赵高语气稍缓,“即便真能除掉赢牧,还有长公子在前,难道一并杀尽?” 他未曾料到,日后登基的秦二世胡亥,竟真的将自己的手足屠戮殆尽! “先生教诲得是,可眼下我们该当如何?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坐以待毙?”赵高阴冷一笑。 他费尽心机掌控胡亥,便是想效仿吕不韦,以摄政丞相之权掌控朝局,岂会甘心束手无策? “公子勿忧,此事交由老奴处置。" 见赵高胸有成竹,胡亥别无他法,只得点头。 “那便仰仗先生了。" …… 朝阳初升,钟声低沉。 章台宫宫门开启,朝会伊始。 群臣觐见始皇帝嬴政后,肃立大殿两侧。 嬴政目光扫过殿中文武,沉声道:"少府、治栗内史。 " 文官队列中立即出列二人。 "臣在!" 嬴政继续道:"朕决意在阴山脚下兴建煤城。 少府总揽筑城事宜。 " "待煤城完工,治栗内史负责迁徙百姓。 " "诺!" "诺!" 李斯、王绾、冯去疾等重臣皆未反对,二人更不敢多言。 "另着治栗内史即刻调遣民夫前往九原郡碓石口,听候安国君赢牧调遣。 " 寒冬将至,若有足量煤炭产出,北地百姓取暖难题可解。 军中重甲骑兵锻造亦能事半功倍,大计可期。 "诺!" 治栗内史迟疑道:"陛下,这迁徙百姓......" 嬴政未待其言毕便道:"徙居煤城者免赋三年,采煤者年赐粮十石,功绩卓著者可授爵位!" 治栗内史震惊失语。 如此厚赏,必致天下百姓争相赴煤城。 嬴政又道:"拟设煤城郡。 丞相。 " 李斯疾步出列:"臣在!" "郡守人选由卿初选,再呈朕御览。 " "诺!" 诸事议毕,嬴政环视群臣:"可有本奏?" 殿中寂然。 "儿臣有奏。 " 公子扶苏手持竹简,从容出列。 "哦?" 嬴政微微蹙眉。 这个深受儒学熏陶的长子每每进谏,总令他头疼。 若今回再议分封旧事,定要严加训诫。 赵高恭敬地将竹简呈递到嬴政手中。 嬴政展开卷轴,目光在字里行间缓缓游移。 殿内文武大臣屏息凝神。 往日长公子扶苏进谏,常引得始皇震怒,父子二人在朝堂上针锋相对。 此刻无人敢出声,唯恐触怒君王。 "善!" 突如其来的赞许令群臣愕然。 莫非此次公子所奏并非分封旧事? 嬴政合拢竹简,眼含欣慰望向扶苏:"此策于大秦大有裨益。 扶苏,与众卿详解。" "遵命。" 扶苏心中暗喜,向众臣行礼道:"自商君变法以来,秦行授田制,依爵赐地。 然臣遍历巴蜀河西,见沃野荒芜,良田废弃。" "苦思多时,得先生们指点,拟自实田之策。" 群臣面面相觑,不明此为何意。 "所谓自实田,即令百姓自行呈报田亩数目。 朝廷承认其地权,立法护之,依所报田亩征税。 无人认领之地尽归国库,既可充实府帑,又能使万民安居乐业,此乃法度与民心兼得之策。" 扶苏言罢面露得色。 此策在他眼中堪称完美。 "诸公以为如何?" 殿中顿时议论四起。 御史大夫冯去疾悄声问李斯:"丞相如何看待公子此策?" 李斯笑而不语。 他虽未明察其中弊端,却直觉此策暗藏隐患。 身为九公子赢牧之师,他对扶苏所献本有抵触。 然精明如他,深知此时当谨言慎行。 眼下赢牧在朝中风头正盛,实在无需主动招惹扶苏一派的敌意。 待此计见效,胡亥定会按捺不住有所动作。 届时两位公子在朝堂相争,赢牧却能在边疆韬光养晦,岂非上策? 朝臣商议多时,最终达成共识,纷纷附议扶苏的主张。 嬴政见状,心中甚慰。 他既欣喜于长子的转变——这个向来仁厚的孩子终于开了窍;又欣慰于扶苏终于懂得审时度势,奋起反击。 在嬴政看来,诸子若能以良性的方式角逐储位,反倒能锤炼出一代明君,此乃大秦之福。 "既无异议,此事便交由治栗内史督办。" "立法草案……丞相,由你先行拟订,待朕过目后再颁行天下。" "臣领命!"李斯与治栗内史齐齐应声。 "王贲。" 议毕诸事,嬴政的目光转向武官行列中的通武侯:"朕命你速返碓石口,务必守住煤矿!" "末将遵旨!"王贲抱拳领命。 "退朝。" 嬴政拂袖起身,踏着轻快的步伐离开了章台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