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结局调保安团守南京,咋成战区司令了(陆抗孙明远)最新推荐_最新推荐调保安团守南京,咋成战区司令了(陆抗孙明远)
问什么时候军队损失最大? 除了战场,就是撤退的路上。 特别是当军队呈溃散状态时,撤退的损失可能比战场上被敌人击杀的还要多。 淞沪是这样,金陵也是这样。 光头该撤的时候不撤,不该撤的时候又胡乱下撤退命令。 原本的时空,光头先是下令死守, 唐司令则下令【背水一战】,将渡江的船只全部收起来, 且安排宋望水的78军作为督战队,没有手令,不许部队出城。 但这一切全部在11号牢蒋突然做出的撤退命令上全部崩盘! 唐司令11号上午还在城内发表【杀身成仁,为国捐躯的口号】,再度严令部队不许撤退,做巷战准备。 他喵的中午12点就接到第三战区打来的电话,让唐撤退, 唐不撤,然后又于12号凌晨接到光头亲自发来的撤退电报。 这个时候唐司令想撤了,结果楞是从凌晨拖到下午五点,整整12个小时, 才召集部下开会商讨撤退的电令。 这个时候,鬼子都已经攻破部分守备地点,冲了不少人进来了。 于是就出现大溃败,加上没船,12号晚大伙都挤在挹江门到下关的渡口上, 淹死的人数不胜数,第二天(即13号上午)鬼子彻底攻破金陵,追到挹江门。 损失多大?这么说吧,一个鬼子中队的机**事后回忆,带来的15000发机**全部打光了。 这还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机**! 所以,陆抗要解决第一个遗憾,就是船只问题。 率部到了长江边后,他先是在下游【有偿借用】了金陵航运局的轮渡和小火轮, 将三千多人的保安团和一应武器装备搬上船只, 随后沿途好说歹说,又说服了大量民船船只, 甚至连撑木筏的都叫上了。 一路紧赶慢赶,终于在12号下午5点20分到达下关渡口。 合上怀表,陆抗正欲向城上喊话, 不料此时戍守的营长已经从城头上吊下来,一路小跑,站在江边啪的敬了一礼, “卑职系第78军下属36师三团二营营长孙小旺,不知长官来此有何贵干,是否有军令传达!” 孙小旺擦了擦眼睛,内心亦震惊不已,看着船上站着军容整齐的德械装备, 他还以为是驻守紫金山的教导总队跑过来了,“难道卫戍司令部真下了撤退命令? 不对不对,咱们国府德械师用的大部分是中正步枪,机枪是捷克zb26轻机枪,谁好人真给mg34啊?! 更别说陆抗正在从船上往下卸的火炮了.....” 36师也是德械师,自然知道自家什么装备。 可以说对面这支军队的装备竟然比他们还要豪华的多,还有王法吗?!你是德械,那我们是什么? 不料听到陆抗的回答后,孙小旺更是惊掉下巴。 “我们是滁州保安团的,奉第三战区顾长官命令,前来金陵参与守城。” “保安团?!您说你们是保安团!?” 老天爷噢,哪个保安团能有这副装备,这种军容。 要是全国的保安团都这样,鬼子还敢来犯? 于是他颤巍巍的说道,“请,请您出示您的证件, 还有调遣命令。” 陆抗掏出资料递给他,随即补充道,“我没必要骗你,我们就是滁州保安团的。 另外据我了解,唐司令已经在方才下达总撤退命令, 你可以向上级核实,但我想请你先将城门开了,让挤在城门里头的百姓和守军先撤出去。” “这...” 孙小旺看着即便盖有安皖省保安司令部的官印,他还是麻了, 不是滋味的他将证件还给陆抗后,还是坚持说道, “我们没收到宋长官的... 您,您要干什么,放下枪!” 陆抗没有耐心再跟他废话,多一秒撤离就多救一人, 真等他来回确认,黄花菜都凉了。 “我没时间等你了,要么你开门, 要么我枪毙你,然后自己去开门,你选一个吧。” 唰唰唰-- 此时已有部分保安团的士兵下船在岸边列队,自家团长都拔枪了, 肯定要有所表示,于是齐刷刷的举枪, 刚卸下来的那门150mm重炮亦对准城门。 “咋要打起来了!” 城上守军见自家营长被枪指头,赶紧抄家伙对峙, 你是德械不假,我三十六师亦是嫡系中的嫡系。 我剑未尝不利! 城上视线可能被树木遮挡,导致守军没看到那门重炮, 孙小旺身处其中,那黑乎乎的炮口看的真切。 于是后者只能哆嗦着说道,“没有命令,卑职承担不起这个责任啊。” 陆抗点点头,让团副孙明远继续拿枪, 自己则从怀里掏出纸币,刷刷的写道, “奉唐司令口令,至挹江门向各部传达撤退命令,各部就令后,即行撤退事宜。” 随后签上自己的大名,又盖上保安团的官印,递给孙小旺。 “大家都是华夏人,我也不为难你,给你个台阶就下了吧,人命关天, 鬼子就要打过来了。” 孙小旺没想到陆抗说的这么直白,有些羞红了脸。 不过他确认,我是收到命令,是被【真理】折服的!真不是因为打不过才开门的。 不一会,在保安团一营的拥簇下, 孙小旺来到城门外,挥舞手里的纸条大喊道, “唐长官已经下达撤退命令,弟兄们,开门!” 城内的众人不知道外边发生什么事,突然见城上守军纷纷举枪, 更加紧张不已。 孰料没过一会,就有一个小队跑下城头,打开了那扇关闭已久的城门, 那个中校营长从城外走进来,身旁还跟着个穿德械军服的团长。 “我部接到唐司令的口令,让我们打开城门, 你们有序出城,城外有船等着, 不要拥挤,谁挤我打谁! 另外,将中间的路让开,让陆团长的队伍进城。” 城内看到城门洞开,惊讶不已, 听到孙小旺说撤退后,众人情绪激动,有种劫后余生的抽离感。 还是骑着马的王铁柱听出端倪, “进城?咱们都在撤退,什么队伍还要进城?” 问出疑问后,拥挤在城门口的百姓和溃兵便见到令他们永生难忘的一幕。 挹江门外,一排排士兵军容齐整,头戴钢盔,每5人一排,踏着坚定的步伐向城内开进。 队伍来到跟前,王铁柱眼神惊疑不定,让开一条路后,伫立在道路旁, 看着源源不断进城的队伍。 在步兵进入后,骑着三蹦子的摩托步兵亦开车跟在后头, 队伍很快行径至百姓面前,城内的百姓尽管不知道发生什么, 但还是齐刷刷的敞开中间的道路。 就像坐地铁一样,明明十分拥挤,但一旦有突发事件后,又能在中间留出宽敞的空间。 这时他们听到走在最前边,那位年轻、英朗的团长说道, “我们是来保卫金陵的,你们放心撤吧,有我们在呢。” 这一刻,他们听懂了。 由被动变为自发的让出中间的道路,看着行进的队伍, 和士兵脸上坚毅的神情, 肃然起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