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刚薨,朱棣送我去冒充皇长孙(朱雄朱棣)最新章节_朱标刚薨,朱棣送我去冒充皇长孙全文阅读
朱雄微微一笑,走到柜台前。 紧接着,亲自拿起一块用精美油纸包裹的“玉脂膏”,递了过去。 “官爷误会了。”他的声音温和而清晰,“我清风阁所售之物,看似胰子,却非凡品。” “其用料之精,工序之繁,远非市面凡品可比。” “三百文之价,看似高昂,实则物有所值。” “若官爷不信,此物便赠予官爷,带回府中一试便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陈默身后那几名跃跃欲试的锦衣卫校尉,继续笑道: “这几位官爷一路巡街,也是辛苦,我这里备下了几份薄礼,不成敬意。” “还请诸位官爷带回去,给家中女眷们尝个鲜,也算是我这小店开业,沾沾官爷们的喜气。” 说罢,他对着身旁的小厮使了个眼色。 那机灵的小厮立刻捧出十几个用绸缎小盒精心包装好的玉脂膏,一一递到陈默和他的手下们面前。 这番操作,行云流水,滴水不漏。 既没有低三下四地求饶,也没有硬碰硬地顶撞。 他不说这是贿赂,只说是薄礼、尝鲜,给足了对方面子,又显得自己坦荡磊落。 陈默愣住了。 他本想借机发难,敲诈一笔。 到头来,却被对方这软中带硬的一手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那绸缎小盒入手温润,隔着盒子都能闻到一股淡雅的清香,绝非凡品。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对方送出的礼,还如此体面。 “算你识相!”陈默故作威严地哼了一声。 将那块玉脂膏收入怀中,对着手下挥了挥手,“我们走!” 一场风波,就此消弭于无形。 看着锦衣卫离去的背影,铁山才松了口气,低声道:“东家,就这么便宜了他们?” “这不是便宜,是投资。”朱雄看着街道上重新开始排起的长龙,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一块香皂,能买来一时的安宁,还能替我们敲开许多我们自己敲不开的大门。这笔买卖,划算得很。” …… 另一边,陈默带着手下回到了北镇抚司的衙门。 他屏退左右,独自回到自己的值房,将那块玉脂膏拿了出来。 只一入手,那温润如玉的触感和萦绕鼻尖的淡雅兰香,就让他这等粗人也觉得心神一清。 他并非蠢人,立刻就明白了此物的真正价值。 这不是一块普通的胰子,这是送给上官、尤其是上官夫人的绝佳礼品! 是敲开上官府邸后院大门的金钥匙! 他不敢怠慢,立刻将自己获赠的最好的一盒,恭恭敬敬地送到了他的顶头上司——百户张莽的面前。 “头儿,这是小弟在秦淮河边一家新开的铺子里孝敬您的。听说是西域来的奇物,给夫人用最是合适。” 张莽本不以为意,但当他打开盒子,闻到那股独特的清香,脸色也微微一变。 待他试用过后,更是又惊又喜。 “好小子,有心了!”张莽拍了拍陈默的肩膀,心中大为受用。 他自己留下一盒,又将更精致的两盒,转手就送到了北镇抚司千户的案前。 就这样,一块小小的香皂,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等级森严的锦衣卫衙门里,开始了一场自下而上的奇妙旅程。 最终,当黄昏降临时,一个雕刻着祥云纹的紫檀木盒,被呈送到了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最高长官——镇抚使宋忠的面前。 宋忠乃是前任都指挥使蒋瓛的心腹,为人精明强干,深得圣上信任,在京师也算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 他打开木盒,一股从未闻过的馥郁芬芳扑面而来。 “此物何来?”宋忠沉声问道。 经过层层传唤,最开始的那个小旗官陈默,被战战兢兢地带到了这位从四品大员的面前。 陈默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禀报了一遍,不敢有丝毫隐瞒。 “哦?秦淮河畔,清风阁?”宋忠把玩着手中的玉脂膏,眼中精光闪烁。 “开业第一天,就敢卖三百文的天价,还能引得满城风动,甚至连本官的衙门都惊动了。这个店家,有点意思。” 他站起身来,将那身飞鱼服的衣角抚平。 “备马,本官倒要亲自去会一会,这个清风阁的东家,究竟是何方神圣!” 与此同时,奉天殿,大朝会。 金碧辉煌的大殿内,静得落针可闻。 百官按品阶分列两侧,噤若寒蝉,连呼吸都刻意放缓。 御座之上,大明帝国的开创者,洪武大帝朱元璋,身着龙袍,面沉如水。 他那双饱经风霜的眼中,既有失子之痛,又有洞察一切的威严。 最让满朝文武心头一震的,是站在朱元璋身侧的那个少年——皇孙朱允炆。 他身着亲王等级的衮服,位置甚至比下首的诸位藩王还要靠前。 这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昭告。 大明的下一任继承人,已经定下了。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等年长的藩王,皆面色复杂地垂下眼帘,不敢直视。 而站在藩王之列最前方的燕王朱棣,一双拳头在宽大的朝服下死死攥紧。 他能清晰地看到,侄儿朱允炆那张尚显稚嫩的脸上,正努力压抑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得意。 凭什么? 朱棣的心中,仿佛有一头不甘的猛虎在咆哮。 大哥朱标薨逝,他悲痛万分。但悲痛之后,便是对皇位不可抑制的渴望。 论血脉,论法理,大哥之后,当由二哥秦王、三哥晋王继承。 可他们二人一个荒唐无度,一个残暴不仁。 都曾被父皇严厉斥责,早已失去了竞争的资格。 那么,放眼诸王,还有谁比他朱棣更有资格? 他文能治军,武能安邦,十年镇守北平,屡立战功,将蒙元残余打得闻风丧胆。 他自信,自己才是最像父皇的儿子,也最有能力继承这万里江山! 可父皇,却选择了一个久居深宫、满口仁义道德、***场都没上过的黄口小儿! “诸位爱卿。”御座上,朱元璋那苍老而有力的声音响起,打破了死寂,“太子不幸,国本动摇。” “如今国不可一日无储,咱意,册立皇孙允炆为皇太孙,以承大统。尔等,以为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