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丁娅玲免费阅读 林舟丁娅玲最新章节目录

匿名 2025-08-28 18:23:03 21

林舟丁娅玲是著名作者大大世界小小的梦小说作品里面的男女主角,这部小说可以说既有情节又有风格,非常优秀!下面看精彩试读!45岁的林舟,靠着岳父的权势“搭电梯”上位,却在家族崩塌后被妻子像丢垃圾般抛弃,儿子改姓,父母病逝无钱医治,最终沦为官场笑柄。弥留之际,他最悔的是18岁那年,没敢握紧同桌丁娅玲递来的“一起考水木”的纸条。再次睁眼,他竟重生在2003年高三教室,距离高考还有188天。窗外香樟依旧,身边的丁娅玲正用钢笔戳他后背,递来画着笑脸的便利...

林舟丁娅玲免费阅读 林舟丁娅玲最新章节目录

《官路重生:那年高三,我没放手》 第9章 免费试读

酒店房间的中央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将初冬的寒气隔绝在外。林舟坐在靠窗的单人沙发上,指尖的香烟燃到了过滤嘴,烫得他猛地缩回手。烟灰落在深灰色的地毯上,像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 就像此刻的他,站在燕京这座千年古都的夜色里,深刻体会到个体在权力金字塔前的渺小。

隔壁的单人床上,丁娅玲已经睡熟了。长途火车的颠簸和白天的惊吓让她疲惫不堪,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浅浅的阴影,怀里还紧紧抱着那本烫金的获奖证书。月光透过厚重的窗帘缝隙钻进来,在她脸上流淌,像一层薄薄的银霜。林舟看着女孩恬静的睡颜,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滋味 —— 这就是他要守护的纯粹,是他对抗这个功利世界的最后防线。

他起身走到窗边,轻轻推开一条缝隙。凛冽的寒风夹杂着远处胡同里传来的吆喝声灌进来:“炒肝儿 —— 豆汁儿 ——” 更远处的 CBD 灯火璀璨,国贸大厦的轮廓在夜色中格外清晰,像一柄直插云霄的权力权杖。这座城市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此,古老的胡同与现代的摩天楼交相辉映,市井的烟火气与权力的冷硬感完美融合,而能在这两种气息间自如游走的,都是真正的 “局内人”。

“天上人间……” 林舟低声念出这个名字,前世关于这座销金窟的记忆碎片瞬间涌上心头。他记得 2008 年随省委领导来燕京汇报工作时,在饭局上听某位部委领导的秘书说过,位于东三环长城饭店西侧的天上人间,早已是京城权贵子弟的 “社交圣地”。那里的包厢里不仅有顶级的酒水和美女,更有价值千万的信息和资源互换,能在那里拥有专属包厢的,非富即贵,最低门槛也是 “厅局级后代”。

而 2003 年的天上人间,正处在声名鹊起的黄金期。林舟前世在档案库整理材料时,曾见过一份 2005 年的内部通报,里面隐晦地提到 “个别干部子弟在娱乐场所发生纠纷,造成不良影响”,虽然没有明说地点,但时间线和涉及人员都指向了这家夜总会。

赵天宇敢在火车上如此嚣张,底气就来自他父亲的实权职位 —— 卫戍区副司令。这个职务在京城的权力版图里属于 “硬通货”,掌管着首都核心区域的军事防务,与地方党政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林舟前世拼尽全力爬到省委秘书长的位置,自以为触摸到了权力的天花板,可在赵天宇这种根正苗红的 “京城二代” 面前,依然是 “地方来的土包子”。这种阶层间的鸿沟,不是靠十年寒窗或二十年奋斗就能轻易填平的。

他靠在冰冷的墙壁上,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玻璃,开始系统性地复盘现状:手里有刚购置的水木大学学区房,这是在燕京扎根的物理基础;有王强这个绝对可靠的执行者,能处理各种不便亲自出面的事务;有丁娅玲的才华与纯真,这是支撑他前行的精神支柱。但最致命的短板,是人脉网络 —— 在燕京这个讲究 “圈子” 和 “传承” 的地方,没有引荐人,没有 “自己人” 的背书,再多的资本也只能游离在核心圈层之外。

前世他在华东省的官场晋升,本质上是依附苏家的权力藤蔓往上爬。那种建立在利益交换基础上的人脉,就像沙地里的城堡,根基不稳,一旦失去庇护便会瞬间崩塌。这一世,他要亲手搭建属于自己的人脉网络,像植树一样,从挑选土壤、培育根系开始,一步步扎实推进。

“房产是最安全的敲门砖。” 林舟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他购买的华清嘉园学区房不仅具有保值增值的属性,更重要的是其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圈层价值 —— 这里的业主大多是水木大学的教授、中科院的研究员、部委机关的干部,这些人构成了燕京 “清流” 圈层的核心力量。他们或许没有赵天宇父亲那样的军权,但掌握着知识、技术和政策制定的话语权,是更值得长期经营的人脉资源。

他打开手机备忘录,借着微弱的光线开始记录:

装修布局:联系口碑好的装修公司,按照学者偏好设计成中式简约风格,预留书房和待客区,优先租给水木大学的青年教师,租金可以适当优惠,但必须是品学兼优、有发展潜力的人选。

社区渗透:通过物业和居委会了解社区情况,针对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停车位不足、老年人活动设施短缺等问题,主动出资改善,建立 “热心业主” 的正面形象。

学术绑定:关注水木大学的产学研项目,对有前景的初创团队进行小额天使投资,不求短期回报,旨在建立与学术界的连接纽带。

政策预判:利用前世记忆,关注 2004 年即将启动的 “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 和中关村科技园区扩容政策,提前布局相关领域的人脉储备。

这些计划看似琐碎,却是建立稳固人脉的基础。林舟清楚地知道,领导赏识从来不是靠阿谀奉承,而是靠 “能办事、办好事” 的实干能力。前世他在乡镇工作时,正是靠着解决 “垃圾围村” 的民生难题获得县委书记的注意,靠着追回被挪用的扶贫款赢得市长的信任。这种 “实干者” 的标签,在任何体制内都是稀缺资源。

他删掉了备忘录里 “接触娱乐场所人脉” 的想法。天上人间那样的地方确实是信息交换的节点,但也充斥着权色交易和利益输送的灰色地带。他不想让丁娅玲生活在那样的阴影下,更不想重蹈前世依附权力的覆辙。真正有价值的人脉,应该是建立在价值互换基础上的良性互动,而非建立在酒肉声色上的利益捆绑。

“咚咚咚。” 轻柔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考。丁娅玲揉着惺忪的睡眼站在门口,头发睡得有些凌乱,身上还裹着酒店的厚睡衣:“林舟,你怎么还不睡?是不是在想白天那个坏人的事?” 她手里端着一个保温杯,“我给你倒了杯热水,阿姨说冬天喝热水对胃好。”

林舟接过保温杯,温热的触感顺着掌心蔓延到四肢百骸。他笑着伸手揉了揉女孩的头发:“在想我们以后在燕京的生活。等你考上水木大学,我们就在未名湖边租个带院子的房子,种上你喜欢的栀子花,你在书房写文章,我在院子里看书,好不好?”

丁娅玲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用力点头:“好呀!还要养一只橘猫,就像《萌芽》杂志里画的那种,懒洋洋地晒晒太阳。” 她凑近看了看林舟的手机屏幕,虽然不太懂那些人脉布局的具体含义,却能感受到男孩的认真,“你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我相信你一定能在燕京站稳脚跟的。”

“因为有你在啊。” 林舟轻声说。看着女孩清澈如溪的眼眸,他突然更加坚定了信念 —— 他追求的从来不是赵天宇那样的权势,而是有能力守护这份纯真的底气。这种底气需要资本支撑,需要人脉辅助,但最核心的,是永不迷失的初心。

他关掉备忘录,决定明天一早就联系装修公司,同时去水木大学的后勤处咨询,看看有没有需要协助的校园建设项目。小人物的逆袭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一点点积累优势,筑牢根基。

窗外的天色渐渐泛起鱼肚白,胡同里传来早点摊支起油锅的滋啦声,混合着环卫工人扫地的沙沙声。林舟走到床边,小心翼翼地给丁娅玲掖好被角。皇城根的风再冷,只要心里装着温暖的人和事,脚步就永远不会虚浮。

他知道,赵天宇的威胁绝不会就此消失。像赵天宇这样的京城二代,从小在权力的温室里长大,习惯了顺风顺水,被人顶撞后的报复心会更加强烈。但他已经不再像白天那样焦虑,因为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破局之道 —— 不与对方在权力维度正面抗衡,而是另辟蹊径,在知识、资本、民生这三个维度默默耕耘,等待厚积薄发的时机。

林舟躺在沙发上,却毫无睡意。前世在官场摸爬滚打的经历像电影般在脑海里回放:他想起自己 30 岁当县委办副主任时,如何靠着熬夜整理的调研材料获得书记赏识;35 岁任市委副秘书长时,如何在抗洪救灾中身先士卒赢得口碑;42 岁成为省委秘书长时,如何在复杂的派系斗争中保持清醒。这些经历教会他最重要的道理,就是永远不要低估时间的力量和坚持的价值。

晨光透过窗帘缝隙照亮房间时,林舟终于有了睡意。梦里,他看到自己和丁娅玲并肩走在水木大学的银杏道上,金黄的落叶铺满脚下的路;看到父母在华清嘉园的新居里侍弄花草,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看到王强穿着笔挺的西装,在中关村的写字楼里接待客户。而赵天宇之流,早已消失在记忆的角落里,成为不值一提的背景板。

清晨七点,酒店的叫醒电话准时响起。林舟洗漱完毕时,丁娅玲也已经起床,正在对着镜子梳理头发。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给青春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

“今天我们去水木大学的出版社问问,能不能把你的文章集结出版。” 林舟一边系鞋带一边说,“你的文字很有力量,应该让更多人看到。”

丁娅玲的脸颊瞬间飞起红霞:“真的可以吗?我…… 我还没准备好。”

“当然可以。” 林舟走到她面前,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相信我,这只是开始。我们的未来,会比想象中更精彩。”

酒店楼下的早餐摊飘来浓郁的豆浆香味,林舟牵着丁娅玲的手走进晨光里。皇城根的青砖灰瓦在朝阳下泛着温暖的光泽,远处的天安门广场传来隐约的升旗仪式国歌。林舟知道,在这座承载着太多历史与权力的城市里,他的奋斗才刚刚开始。但他心中充满了希望,因为他明白,真正的人脉从来不是依附而来的,而是靠自身价值吸引而来的;真正的根基也不是权力堆砌的,而是用真诚、智慧和坚持一点点夯实的。

当他们乘坐的出租车驶过长安街,奔向水木大学的方向时,林舟悄悄握紧了丁娅玲的手。窗外的街景飞速后退,就像他决心告别的前世;而前方的道路越来越清晰,那是他用智慧和勇气重新书写的人生。这场皇城根下的谋局,终将以属于他的方式,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