殒花辞(清泠萧瑾瑜)已完结,殒花辞已完结
第一章:烟雨初逢,暗藏玄机 江南,盛朝永宁十七年,烟雨如丝。浣纱巷的青石板路泛着湿润光泽,沈清泠撑一把油纸伞,缓步而行。颈间玉佩在雨中微微发凉,雕着半朵残荷,似母亲沈夫人的叹息。三年前,沈氏因“通敌叛国”被满门抄斩,她被外祖救出,隐姓埋名,开琴肆谋生。玉佩是母亲唯一遗物,内藏细小铭文“盛朝永安”,却无人知其意。 巷口喧哗打破雨幕。几个泼皮围住一白衣书生,言语轻佻:“萧公子,又来寻花问柳?留下银子,放你一马!” 书生眉目俊朗,嘴角挂懒散笑意,折扇轻摇:“几位,萧某囊中羞涩,怕要失望了。” 清泠认出他,是常来琴肆听曲的萧瑾瑜,传闻风流成性。她本不想多事,但见泼皮拔刀,终忍不住出声:“光天化日,欺凌书生,成何体统?” 泼皮哄笑:“沈姑娘护情郎呢?” 清泠冷哼,纤手轻抚腰间软鞭,鞭影如蛇,逼退泼皮。众人惊愕,萧瑾瑜眼中闪过异色,旋即笑道:“沈姑娘好身手,萧某欠你一人情。” 清泠未理,转身欲走。萧瑾瑜追上,递一块玉佩:“权当谢礼,望姑娘收下。” 玉佩雕工粗糙,与她颈间残荷玉佩迥异。清泠冷淡道:“不必。” 萧瑾瑜笑意更深:“沈姑娘清高,改日登门拜谢。” 雨中,他身影渐远,清泠却觉心头微乱。那玉佩虽粗陋,似藏试探之意。 次日,萧瑾瑜果真登门,点名听清泠弹琴。琴肆内,她指尖轻拨,《凤求凰》悠扬婉转。萧瑾瑜倚窗,目光未离她半分。 一曲毕,他鼓掌:“沈姑娘琴艺超群,三分孤寂,七分傲骨。” 清泠淡笑:“萧公子过奖,谋生之技罢了。” “谋生?”萧瑾瑜挑眉,“以姑娘才貌,何苦屈居此地?莫非有难言之隐?” 清泠心头一震,面上不动声色:“公子多心了。” 他笑而不语,临走时道:“残荷清香,最是动人,可惜半绽便凋,令人唏嘘。” 清泠手指微顿,残荷二字如针刺心。她低头看向玉佩,隐约不安。 当晚,柳若烟来访。她是清泠在江南结识的闺友,温柔可人,常伴左右。见清泠神色有异,若烟轻声道:“清泠,萧公子对你似有几分特别,风流之人,恐非良人。” 清泠笑笑:“若烟多虑了,我心如止水。” 若烟欲言又止,手指抚过香囊,露出一角刺绣,形似双龙交缠。清泠未在意,却未料这香囊暗藏玄机。 第二章:烟花夜话,情愫暗生 江南烟花节,浣纱巷灯火如昼。清泠本不喜热闹,却被柳若烟拉去湖边放灯。湖面花灯漂浮,映着漫天烟花,宛若星河。 萧瑾瑜不知何时出现,手中提一盏荷花灯,笑意盈盈:“沈姑娘,赏灯怎少得了你?” 清泠微怔,未及推辞,便被他拉到湖边。两人并肩放灯,灯上题字“愿心安”,清泠心头微暖。 忽有醉汉上前纠缠,清泠欲动手,萧瑾瑜抢先挡在她身前,折扇轻点,醉汉应声倒地。他回头,温柔道:“夜深风寒,随我回去吧。” 清泠心跳微乱,点头随他离开。湖边小径,他递给她一枚荷花簪:“此簪与你气质相配,权当烟花节礼物。” 清泠接过,簪上荷花花纹与玉佩惊人相似。她抬头看向萧瑾瑜,他笑得意味深长。 数日后,萧瑾瑜频频光顾琴肆,以听曲为名接近清泠。一次,他携玉箫而来,邀她月下合奏《高山流水》。琴箫相和,音律缱绻,清泠忍不住道:“萧公子,沈氏覆灭,家破人亡,我只想查明真相。你若有隐瞒,莫怪我无情。” 萧瑾瑜目光复杂:“沈姑娘,世事如棋,萧某有不得已的苦衷。日后,你自会明白。” 曲毕,清泠心绪难平。她察觉箫音中带有宫廷音律,疑窦更深。 某夜,清泠在琴肆发现一封匿名信,字迹潦草:“速离萧瑾瑜,否则杀身之祸。”她心生疑窦,深夜潜入萧瑾瑜住处,欲查究竟。院内,他正与一蒙面人交易一幅画卷。清泠藏身暗处,借月光看清画中女子,眉眼酷似沈夫人,颈间玉佩与她手中之物一致。 蒙面人低声道:“沈氏灭门,玉佩是关键,九……” 话未完,萧瑾瑜忽转头,目光如刀:“谁?” 清泠悄然退走。次日,她质问萧瑾瑜:“那画卷何意?你究竟是谁?” 萧瑾瑜神色一僵,笑道:“不过一幅旧画,沈姑娘多心了。” 清泠冷笑:“既如此,萧公子日后不必再来。” 萧瑾瑜眼中闪过痛色,却未辩解,转身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