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庶女惊华:凤帷璇玑》(琅嬅赵珩)最新章节列表_全本《庶女惊华:凤帷璇玑》全文阅读
第一章魂归异世,庶女琅嬅 林薇再次睁开眼时,头痛欲裂,鼻尖萦绕着一股淡淡的、说不清是药味还是熏香的气息。入目是古色古香的雕花床顶,绣着精致的缠枝莲纹样,身下是柔软却带着微凉的锦被。 “小姐,您醒了?”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林薇转过头,看到一个梳着双丫髻、穿着浅绿色比甲的小丫鬟,脸上带着担忧和一丝小心翼翼。 “我……这是在哪儿?”林薇开口,声音嘶哑干涩,完全不是她自己的声音。 “小姐,您怎么了?这里是您的闺房啊,尚书府西跨院。”小丫鬟更急了,“您昨天不小心从假山上摔下来昏迷,可吓死奴婢了。” 尚书府?西跨院?摔下来? 无数不属于林薇的记忆碎片如潮水般涌入脑海——璇玑国,户部侍郎郑玄之庶女,郑琅嬅,年方十五。生母早逝,父亲郑玄之对她漠不关心,嫡母柳氏端庄因为她的生母对她刻薄,视她为眼中钉,嫡姐郑清瑶才貌双全,是府中明珠,处处欺压她,还有一个同是庶出、却依附嫡母的庶姐郑云溪,也时常明里暗里排挤她。昨天,正是在花园里被嫡姐郑清瑶故意刁难,推搡间失足摔下了假山…… 原来,她这个二十一世纪的历史系大学生,竟然穿越了,还穿到了这么一个处境艰难的庶女身上! “小姐,您别吓奴婢啊,要不要再请个大夫来?”小丫鬟名叫春桃,是原主身边唯一还算忠心的人。 林薇,不,现在是郑琅嬅了,她定了定神,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既来之,则安之。她学了那么多历史,看了那么多宫斗宅斗小说,难道还能在这古代混不下去? “我没事,春桃,”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只是头还有点晕,扶我起来喝点水。” 春桃连忙扶她坐起,端来温水。喝了水,琅嬅感觉舒服了一些,开始仔细梳理原主的记忆。 郑侍郎府,说起来也是京中中等官员家庭,但嫡庶尊卑分明。原主性格懦弱,加上生母早逝,在府中几乎没有立足之地,活得像个透明人,还时常被欺负。这次摔下山,恐怕也没人真正关心,不过是走个过场请了大夫罢了。 “小姐,夫人那边差人来说,您既然醒了,就好好休养,就不用去给她请安了。”春桃低声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平。 琅嬅勾了勾嘴角,果然如此。柳氏是巴不得她死了才好,少一个眼中钉。 “知道了。”琅嬅淡淡应道,心中却已开始盘算。她不能再像原主那样任人宰割,她要活下去,还要活得好。第一步,就是先在这尚书府站稳脚跟。 第二章初露锋芒,小试牛刀 接下来的几天,琅嬅借口养伤,深居简出,一边适应这具身体,一边熟悉府中的人和事。春桃是个实心眼的,对她还算忠心,但能力有限。琅嬅知道,她必须先培养自己的心腹。 这天,柳氏身边的大丫鬟墨竹来了,说是夫人看她“病”了这么久,特意让厨房做了些“滋补”的汤品送来。琅嬅看着那碗颜色有些暗沉的汤,闻着里面若有似无的怪味,心中冷笑。柳氏这是等不及了,想趁她病要她命? “有劳墨竹姐姐跑一趟,”琅嬅笑意盈盈,“只是我这几日肠胃不适,大夫说要清淡饮食,这汤如此珍贵,我怕是无福消受了。春桃,你替我谢谢夫人,把汤端下去,找个稳妥的地方处理了。” 墨竹脸色一僵,没想到一向懦弱的郑琅嬅居然敢拒绝,还话里有话。她想说什么,却被琅嬅平静却带着一丝锐利的眼神逼了回去。 “是,小姐。”春桃虽然不懂,但还是依言端走了汤。 墨竹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回去复命。柳氏听了,眼中闪过一丝阴鸷:“看来这丫头摔了一跤,倒是长了些胆子。” “夫人,要不要……”墨竹做了个手势。 “不急,”柳氏摆摆手,“她一个无权无势的庶女,翻不起什么大浪。只是以后,要多盯着点。” 琅嬅知道,这只是开始。她必须找到机会,让父亲郑玄之注意到她,哪怕只是一点点。 机会很快来了。郑玄之因为户部的一项税收统计出了点问题,在家中书房唉声叹气。琅嬅从春桃那里得知后,心中一动。她学的是历史,对古代的经济税收虽然不是专家,但也有一些基本概念。 晚上,她算准了郑玄之还在书房,便让春桃端了一盏安神茶过去。 “父亲,女儿听闻父亲为国事操劳,特来送杯茶。”琅嬅站在书房门口,声音不高,却清晰。 郑玄之抬眼看了她一眼,有些意外,随即又露出不耐烦:“有事?没事就下去。” 琅嬅没有退缩,走进书房,将茶放在桌上,轻声道:“女儿不敢打扰父亲,只是方才听春桃说起,似乎是江南的商税统计有误?女儿斗胆,不知可否是因为各地关卡税率不一,加上转运途中的损耗和隐匿不报所致?” 郑玄之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你怎么知道?”这些事,他从未对府中女眷提及。 琅嬅垂下眼帘,做出一副怯懦却又认真的样子:“女儿……女儿以前偶然看过一些杂记,里面提到过类似的情况。或许……可以尝试统一关卡税率,加强对转运商人的登记和核查,再鼓励地方士绅监督举报?”她不敢说得太深入,只讲了些最浅显易懂的建议。 郑玄之盯着她看了半晌,眉头慢慢舒展了一些。这些建议虽然不算多么高明,但对于一个深闺女子来说,已经实属难得。他心中第一次对这个庶女有了一丝不同的看法。 “嗯,你有心了。”他语气缓和了一些,“下去吧,以后好好待在院子里,不要到处打听。” “是,父亲。”琅嬅福了福身,退了出去。 虽然只是一点小小的改变,但琅嬅知道,她已经成功地在郑玄之心中留下了一点印象。这就是她的第一步。 第三章庶姐刁难,智计化解 郑琅嬅“病愈”后,不得不开始参与府中的日常请安和应酬。这意味着她又要面对郑清瑶和郑云溪。 果然,在一次家宴上,郑清瑶便开始发难。 “妹妹这身子骨可算好了,真是恭喜。”郑清瑶端着茶杯,语气阴阳怪气,“只是妹妹以后走路可得小心些,假山那种地方,不是什么人都能去的。” 旁边的郑云溪也跟着附和:“是啊,二妹妹,嫡庶有别,有些地方,你还是少去为妙,免得又出什么岔子,让父亲和夫人担心。” 琅嬅放下筷子,微微一笑:“多谢大姐和三姐关心。妹妹那次确实是自己不小心。不过话说回来,花园本就是供家人游玩的地方,何来‘什么人能去,什么人不能去’之说?若说嫡庶有别,那也是体现在礼仪规矩上,而非行走坐卧的自由吧?大姐和三姐都是知书达理之人,想必不会连这点子道理都不懂吧?” 郑清瑶脸色一沉:“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琅嬅坦然道,“只是觉得,大家都是父亲的女儿,理应和睦相处。若总是拿嫡庶尊卑说事,未免显得格局太小了些。” 郑玄之坐在主位,听了这话,看了琅嬅一眼,没说什么,但眼神中多了些审视。柳氏则暗暗咬牙,这丫头越来越伶牙俐齿了。 郑清瑶被噎得说不出话来,气得脸色发白。郑云溪见状,连忙打圆场:“好了好了,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做什么。二妹妹,听说你也读了不少书,不如给我们讲讲?” 琅嬅心中好笑,面上却不动声色:“三姐说笑了,我不过是随便看看。倒是大姐,才貌双全,听说最近在研习琴艺,不知可否有幸一听?” 话题被巧妙地引开,郑清瑶虽然不甘心,但在父亲面前也不好发作,只能恨恨地瞪了琅嬅一眼。 这次交锋,琅嬅算是小胜。但她知道,这只是开始。郑清瑶和郑云溪不会就此罢休。 果然,没过多久,郑云溪就设计想让琅嬅出丑。她假意邀请琅嬅一起去府外的相国寺上香,说是为母亲祈福。琅嬅知道这是个圈套,但她也想借此机会出去看看,顺便打破一下自己深闺庶女的刻板印象。 上香途中,郑云溪故意引着琅嬅走到一处僻静的竹林,然后假装脚滑,向琅嬅撞来,想把她推进旁边的泥坑里。 琅嬅早有防备,侧身一躲,郑云溪自己却重心不稳,“噗通”一声摔了进去,弄得满身泥泞,狼狈不堪。 “哎呀,三姐,你没事吧?”琅嬅故作惊讶地问道,眼中却没有丝毫慌乱。 郑云溪又羞又气,指着琅嬅:“你……你是故意的!” “三姐这话从何说起?”琅嬅一脸无辜,“明明是你自己不小心,怎么能怪我呢?这里偏僻,我们还是赶紧回去吧,免得夫人担心。” 周围的丫鬟婆子都看在眼里,虽然不敢明说,但心里都清楚是怎么回事。郑云溪吃了个哑巴亏,只能恨恨地跟着回去。 这件事传到柳氏耳朵里,她也只能怪郑云溪没用,拿琅嬅没办法。而郑玄之听说后,对琅嬅的印象又深了一层,觉得这个庶女似乎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倒是多了几分机灵和沉稳。 第四章偶遇皇子,命运转折 随着时间的推移,琅嬅在尚书府的处境渐渐好了一些。郑玄之偶尔会叫她去书房问问话,虽然大多是关于一些琐事,但也让她有了更多接触外界信息的机会。她利用自己现代人的知识,偶尔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让郑玄之对她越发看重。 这年春天,璇玑国举行赏花宴,地点设在皇家别苑琼华苑。按照惯例,朝中官员家的适龄女子都可参加。柳氏本不想让琅嬅去,但郑玄之难得开口,说让她也去见见世面,柳氏只能应允,心中却盘算着让她去了也是丢人现眼。 琅嬅知道,这是她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璇玑国当今圣上有四位皇子,大皇子平庸,二皇子阴鸷,三皇子温润,四皇子年幼。其中,最有竞争力的当属二皇子赵弈和三皇子赵珩。 赏花宴上,衣香鬓影,莺声燕语。郑清瑶作为嫡女,自然是众星捧月,而琅嬅则低调地待在角落,观察着场上的一切。 她看到了二皇子赵弈,他眼神锐利,气势逼人,一看就是个有野心的人。也看到了三皇子赵珩,他身着月白长衫,气质温润如玉,正与几位大臣家的小姐温和地交谈。 琅嬅知道,站队很重要。二皇子锋芒太露,树敌太多,而三皇子看似温和,实则可能深藏不露,而且名声较好。 正想着,她不小心被一块凸起的石板绊倒,眼看就要摔倒,一双有力的手及时扶住了她。 “姑娘,小心。” 琅嬅抬头,撞进一双温润如墨的眼眸。正是三皇子赵珩。 “谢……谢殿下。”琅嬅连忙站稳,福身行礼,心跳有些加速,不知是因为刚才的惊吓,还是因为眼前的人。 赵珩微微一笑,笑容如春风拂面:“姑娘无恙便好。此处路滑,姑娘还是小心些。”他的声音温和动听。 “是,殿下提醒的是。”琅嬅低下头,掩饰住眼中的光芒。 这次偶遇,虽然短暂,却被有心人看在眼里。郑清瑶看到后,眼中闪过嫉妒和怨恨。而赵珩身边的侍从,也将这一幕记在心里。 没过几天,赵珩竟然派人给尚书府送来了一份礼物,说是上次在琼华苑见琅嬅姑娘不慎摔倒,特送些伤药和补品过来。 这一下,整个尚书府都炸开了锅。三皇子竟然记住了一个庶女?柳氏和郑清瑶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而郑玄之则是又惊又喜,看向琅嬅的目光充满了探究和期待。 琅嬅知道,她的机会来了。赵珩这是在释放信号。她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第五章步步为营,情根深种 自从三皇子送礼之后,琅嬅在京中的名气也小了一些。虽然还是庶女,但有了三皇子的“青睐”,就不一样了。 赵珩开始有意无意地与琅嬅接触。有时是在皇家寺庙偶遇,有时是在官员的宴会上“恰好”坐在相邻的位置。他对琅嬅很温和,会和她谈论诗词歌赋,也会询问她对一些事情的看法。 琅嬅知道,赵珩并非只是对她有好感,更多的是在考察她,或者说,是在为自己挑选合适的助力。她没有刻意逢迎,而是展现出自己的聪慧、冷静和与众不同的见解。她会和他讨论历史上的兴衰成败,会对当下的一些民生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虽然稚嫩,但角度新颖。 赵珩对琅嬅越来越感兴趣,他发现这个看似柔弱的庶女,内心却有着惊人的坚韧和智慧。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女子,不似闺中女子那般只知晓风花雪月,也不似那些故作深沉的大家闺秀,她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见解,像一颗蒙尘的珍珠,渐渐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而琅嬅,在与赵珩的相处中,也渐渐动了心。他的温柔体贴,他的博学多才,他看她时眼中的欣赏和尊重,都是她在尚书府从未得到过的。她知道这可能是一场交易,一场各取所需的联姻,但她无法否认,自己对这个温润如玉的皇子,已经情根深种。 当然,他们的交往并非一帆风顺。二皇子赵弈很快就察觉到了赵珩的动向,开始处处针对琅嬅,试图破坏他们的关系。郑清瑶更是嫉妒得发狂,联合柳氏,变着法地给琅嬅使绊子。 一次宫宴上,郑清瑶故意在琅嬅的酒杯里下了点能让人身上起红疹的药,想让她在皇上面前出丑。幸好琅嬅早有防备,借口身体不适,提前离席,才躲过一劫。 还有一次,二皇子的人散播谣言,说琅嬅行为不检点,与三皇子交往过密,有失大家闺秀的体统。一时间,流言蜚语四起。 面对这些危机,琅嬅没有慌乱。她一方面依靠赵珩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凭借自己的智慧化解。她让春桃悄悄收集了郑清瑶下药的证据,虽然没有直接揭穿,但让柳氏和郑清瑶投鼠忌器。对于流言,她则请赵珩帮忙,安排了一次“偶遇”,让皇上和太后看到她与赵珩之间只是正常的交往,言谈举止都合乎礼仪,再加上赵珩在一旁巧妙地为她辩解,流言自然不攻自破。 在这个过程中,琅嬅和赵珩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赵珩看到了琅嬅的勇敢和智慧,更加确定她就是自己想要的妻子,不仅能在生活中陪伴他,更能在事业上帮助他。 第六章力排众议,册立为妃 随着老皇帝身体日渐衰弱,皇位之争也越来越激烈。赵珩和赵弈之间的矛盾已经公开化。 赵珩知道,他需要一个稳固的后援。而琅嬅,虽然出身庶女,但经过这段时间的经营,加上郑玄之因为女儿受到皇子青睐,也开始在户部暗中支持赵珩,已经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赵珩向老皇帝请求赐婚,希望能娶郑侍郎之女郑琅嬅为妃。 这一请求,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陛下,万万不可!”立刻就有大臣反对,“郑琅嬅不过是一个庶女,如何能匹配皇子?三皇子妃之位,理应由名门贵女担任!” “是啊,陛下,这有违礼制啊!” 二皇子赵弈更是跳出来反对:“三弟,你身为皇子,岂能娶一个庶女为妃?这不仅是你自己的颜面问题,也是皇家的颜面问题!” 郑玄之站在那里,既紧张又激动,他没想到自己的庶女竟然能有机会成为皇子妃,但面对这么多反对声音 《庶女惊华:凤帷璇玑》 第七章舌战群儒,初定名分 金銮殿上,反对声浪此起彼伏。赵珩立在殿中,脊背挺直,目光沉静地扫过群臣:"诸位大人所言,无非是嫡庶之别。然孤以为,选妃重德重才,而非重出身。郑氏琅嬅虽为庶女,却有过目成诵之智,亦有忧国忧民之心。前次江南商税案,她曾献策于家父,其策虽简,却切中要害。"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展开:"此乃孤命人整理的琅嬅平日所书杂记,其中论及漕运改良、农桑利弊,皆有独到见解。孤身为皇子,选妃当为社稷谋,而非循旧礼娶一尊花瓶。若因嫡庶二字便埋没贤才,才是皇家真正的失德。" 老皇帝咳嗽两声,接过内侍呈上的文书,眯眼细看。纸上字迹清隽,虽偶有现代术语的痕迹(如"物流效率""数据统计"),但核心观点直指时弊。他沉吟片刻,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郑玄之:"郑爱卿,你女儿可有此才?" 郑玄之早已冷汗涔涔,此刻扑通跪地:"陛下,小女确曾与臣探讨过些许时务,然她闺阁浅见,恐难登大雅之堂。三皇子殿下抬爱,臣惶恐不已。"他虽想攀附皇亲,却更怕成为众矢之的。 "惶恐什么?"老皇帝忽然笑了,"朕看这丫头倒是有几分意思。当年端颐太后初入宫时,也非正宫嫡女。只要品行端方、才堪大用,出身又算得了什么?"他顿了顿,语气陡然威严,"此事朕意已决,户部侍郎郑玄之女郑琅嬅封为三皇子侧妃,择吉日完婚。" "陛下——"二皇子还想再争,却被老皇帝一个眼神逼退。殿中反对之声渐渐平息,众臣看着赵珩从容不迫的姿态,心中暗道:这三皇子看似温润,手段却比二皇子更懂得拿捏圣心。 消息传回尚书府,柳氏正在佛堂诵经,听闻后猛地捏碎了手中的佛珠。郑清瑶更是将妆台上的胭脂水粉扫落一地:"一个庶女也配做皇子妃?我不信!我要进宫找太后娘娘说理去!" "住口!"柳氏厉声喝止,脸色惨白,"皇上金口玉言已定,你去闹只会惹祸上身!"她看着铜镜中自己扭曲的脸,忽然想起琅嬅上次拒喝毒汤时的眼神——那丫头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了。 婚期定在三个月后。这三个月里,尚书府西跨院从未有过的热闹。绸缎庄的掌柜亲自捧着上等料子来请她过目,首饰楼的师傅捧着设计图请她指点,就连一向对她不闻不问的父亲,也时常召她去书房"询问嫁前准备"。 琅嬅对此只是淡淡应对,暗中却让春桃将柳氏送来的"嫁妆"一一登记造册。那些看似华丽的锦缎下,藏着不少虫蛀的残次品;那些金光闪闪的首饰,多半是成色不足的银胎鎏金。 "小姐,夫人这也太过分了!"春桃气得直跺脚。 琅嬅正在翻看赵珩送来的《璇玑律例》,闻言头也不抬:"记下便是,日后自有用处。"她指尖划过"侧妃礼仪规制"的条款,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笑——柳氏想在嫁妆上做手脚折辱她?呵,这场戏才刚刚开始。 第八章凤冠霞帔,初入藩邸 大婚那日,红妆铺满了半条朱雀街。不同于嫡女出嫁的八抬大轿,侧妃的规格是四抬喜轿,但赵珩却特意请旨,准她使用"半副凤冠"。当琅嬅头戴点翠珠凤、身着蹙金绣蟒纹嫁衣坐进喜轿时,隔着轿帘都能听到百姓的窃窃私语:"那就是郑侍郎家的庶女?听说三皇子为了她,敢跟满朝文武作对呢!" 喜轿在三皇子府门前落下。赵珩亲自掀起轿帘,伸手搀扶她下轿。四目相对时,他眼中的温柔几乎要溢出来:"辛苦了,琅嬅。" 琅嬅微微屈膝,压低声音:"殿下今日,倒是像个真新郎。" 赵珩失笑,扶着她的手紧了紧:"从今日起,我便是你的夫君。" 拜过天地后,琅嬅被送入侧妃所居的"汀兰院"。刚换下嫁衣,柳氏就带着郑清瑶来了,名义上是"探望",眼神却像刀子一样刮过琅嬅身上的宫制锦裙。 "妹妹如今是皇子妃了,真是恭喜。"郑清瑶捏着绢子,语气酸溜溜的,"只是不知妹妹这嫁妆......可还齐全?母亲可是为了你的脸面,特意将自己的压箱底都拿出来了呢。" 琅嬅端起茶盏,慢条斯理地吹着浮沫:"有劳大姐挂心。说起嫁妆,倒是要多谢母亲。"她示意春桃,"把母亲送来的那箱’赤金头面’拿来,给大姐瞧瞧。" 春桃应声而去,很快捧来一个描金漆盒。郑清瑶得意地扬了扬下巴,等着看琅嬅出丑。谁知春桃打开盒子,里面哪是什么赤金头面,分明是几块包着金箔的铅块,边角处的金箔早已剥落,露出灰扑扑的底色。 "这......"柳氏脸色骤变,"不可能!我明明让人......"她猛地看向身后的管事妈妈,那妈妈早已吓得瘫软在地。 琅嬅放下茶盏,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母亲许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这些’金饰’,女儿不敢收,免得污了皇子府的地。春桃,收起来,日后送回尚书府,让母亲好生’保管’。" 柳氏又羞又怒,却偏偏发作不得——谁让她自己做了手脚?郑清瑶更是气得浑身发抖,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被羞辱。 待她们狼狈离去后,春桃才后怕地说:"小姐,您刚才太冒险了!要是夫人反咬一口......" "她不敢。"琅嬅走到窗边,看着庭院中盛开的海棠,"如今我是三皇子侧妃,她若闹起来,只会坐实苛待庶女的罪名。"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况且,我需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郑琅嬅不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小庶女了。" 入夜,赵珩来到汀兰院。看着灯下琅嬅素净的侧脸,他忽然有些感慨:"第一次在琼华苑见你,你还只是个差点摔倒的小丫头。" 琅嬅转过头,眸光流转:"那殿下可曾想过,那个小丫头会成为你的侧妃?" "未曾想过。"赵珩走近,执起她的手,"但如今想来,或许是天意。"他低头,吻落在她的额间,"琅嬅,往后有我在,不必再怕。" 琅嬅心中一暖,却也清楚:深宫王府,从来没有真正的靠山。她靠的,只能是自己。 第九章王府风云,初显手段 三皇子府中并非只有琅嬅一位侧妃。赵珩还有一位早他两年进门的侧妃苏氏,是吏部尚书的庶女,性子温婉,却也暗藏机锋。此外,府中还有几位侍妾,多半是各府送来的眼线。 琅嬅嫁入不久,就遇上了府中按例发放月例银子的日子。管事嬷嬷将一份份银钱送到各院,轮到汀兰院时,却唯独少了琅嬅的那份。 "张嬷嬷,我的月例呢?"琅嬅坐在主位,语气平静。 张嬷嬷是苏氏的陪房,仗着苏氏进门早,向来不把琅嬅放在眼里:"回侧妃娘娘,您刚进门,府中账目还没来得及把您算进去,下月一并补上吧。" "哦?"琅嬅挑眉,"我记得《王府规制》中写明,侧妃月例自册封之日起算。如今我嫁进来已逾半月,为何’没来得及算’?"她顿了顿,看向旁边的春桃,"去把我那份《规制》拿来,让张嬷嬷好好瞧瞧。" 张嬷嬷脸色一僵,没想到这个新侧妃居然如此熟悉规矩。正僵持间,苏氏款款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温婉的笑:"妹妹这是怎么了?不过是月例晚几日,何必动气?" "姐姐有所不知,"琅嬅站起身,语气温和却带着锋芒,"并非妹妹动气,而是规矩如此。若今日我忍了这’晚几日’,明日是否就要忍’少几两’?往后府中上下,又该如何看待三皇子妃的规矩?" 她说着,目光扫过张嬷嬷:"张嬷嬷是老管事了,想必不会故意弄错。只是不知,这’没来得及算’,是真的忙忘了,还是......有人特意吩咐?" 苏氏的笑容淡了些:"妹妹这话说得就见外了,府中事务繁杂,难免有疏漏......" "疏漏?"琅嬅打断她,"可我听说,昨日张嬷嬷还特意去了苏姐姐院中,送了新到的江南云锦。怎么到了我这儿,就’疏漏’了呢?" 这话一出,苏氏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张嬷嬷更是吓得跪倒在地:"侧妃娘娘饶命!是奴婢该死,奴婢这就去取月例!" 琅嬅看着她匆匆离去的背影,转向苏氏,笑容依旧:"姐姐莫怪,妹妹只是不想坏了府中的规矩。" 苏氏咬了咬唇,拂袖而去:"妹妹真是越来越有当家主母的风范了。" 这场交锋,琅嬅看似赢了,却也得罪了苏氏。春桃有些担心:"小姐,您这样跟苏侧妃撕破脸,以后......" "迟早要撕破的。"琅嬅走到妆台前,拿起一支玉簪细细端详,"王府之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苏氏背后有吏部尚书,自然看我不顺眼。但她忘了,如今殿下需要的,是能为他分忧的人,而不是只会在后宅争风吃醋的女人。" 果然,没过多久,赵珩就因为江南水灾的赈灾款问题而焦头烂额。琅嬅得知后,连夜整理出一份《赈灾方略》,里面提出了"以工代赈""设立粥厂分区管理""严惩贪墨官员"等建议。 赵珩看到方略时,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这些......都是你想的?" "不过是读了些杂记,胡诌罢了。"琅嬅故作轻松。 赵珩却紧紧握住她的手:"琅嬅,你真是我的福星!"他立刻将方略整理上奏,其中"以工代赈"的建议深得老皇帝赞赏,当即下旨命赵珩主持赈灾事宜。 经此一役,赵珩在朝中的声望大涨,而琅嬅也成了他身边不可或缺的智囊。苏氏再想刁难,也得掂量掂量了。 第十章宫变突起,力挽狂澜 老皇帝的身体越来越差,二皇子赵弈的野心也日益膨胀。他暗中联络军方将领,囤积兵器,只等时机成熟便发动宫变。 琅嬅通过郑玄之传递的消息,察觉到了不对劲。户部最近流出的几笔不明款项,最终都指向了京郊的一处废弃军营。她将此事告知赵珩,两人都意识到: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必须尽快找到证据,否则一旦兵变,后果不堪设想。"赵珩脸色凝重。 "证据恐怕不好找,赵弈行事一向谨慎。"琅嬅皱眉,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上次江南赈灾,我曾让父亲留意过一笔从户部流向西北的’军饷’,数目大得异常。当时只以为是正常调度,现在想来......" 赵珩猛地抬头:"你是说,赵弈可能用赈灾款私购兵器?" "很有可能。"琅嬅点头,"父亲手中应该有那笔账目的副本。当务之急,是拿到证据,呈给陛下。" 然而,没等他们行动,赵弈却先下手了。一日深夜,宫中突然火光冲天,杀声四起。赵弈以"清君侧"为名,率领亲兵攻入皇宫,软禁了老皇帝。 消息传到三皇子府,众人一片慌乱。苏氏等人早已吓得躲在房中不敢出来,只有琅嬅异常冷静:"殿下,赵弈此举已是谋反,我们必须立刻召集兵马,清剿叛党!" "谈何容易?"赵珩苦笑,"京中兵权大多在赵弈手中,我手中只有几百名王府护卫。" "不,还有一个地方有兵。"琅嬅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京郊的羽林卫大营!我曾听父亲说过,羽林卫统领李将军是忠良之后,一直不满赵弈的所作所为。" "但我们如何联系李将军?赵弈肯定已经封锁了城门。" 琅嬅走到地图前,指着一条隐秘的水道:"用信鸽!我曾在汀兰院养过几只信鸽,就用它们传递消息。"她顿了顿,看向赵珩,"殿下,此事凶险,可能有去无回。" 赵珩握住她的手,眼神坚定:"有你在,我无所畏惧。" 当夜,琅嬅亲自放飞信鸽,将赵弈谋反的消息和证据(郑玄之早已偷偷将账目副本送来)送往羽林卫大营。与此同时,赵珩率领王府护卫,假意接受赵弈的"召见",拖延时间。 第二天清晨,正当赵弈准备逼迫老皇帝退位时,羽林卫统领李将军率领大军冲入皇宫,高喊:"奉三皇子令,清剿叛党!" 赵弈没想到羽林卫会突然倒戈,顿时阵脚大乱。双方在宫中展开激战。琅嬅虽身在王府,却早已让人将府中所有能用上的东西都搬了出来——伤药、食物、甚至是她的嫁妆首饰(熔了可以充作军饷)。 战斗持续了一整天,最终赵弈兵败被擒。老皇帝在惊吓中一病不起,临终前下旨:三皇子赵珩,仁孝智勇,可承大统。 第十一章登临凤位,母仪天下 赵珩登基为帝,改元"景和"。登基大典那日,琅嬅身着皇后朝服,站在他身边,接受百官朝拜。从一个无人问津的庶女,到母仪天下的皇后,她走过的路,步步惊心。 然而,成为皇后并不意味着结束。前朝有老臣倚老卖老,后宫有苏氏等人虎视眈眈。琅嬅深知,她必须站稳脚跟。 她先是以雷霆手段整肃后宫,将那些不安分的侍妾或赐死或遣散,只留下品行端正的苏氏(念在她从未参与谋逆),但也剥夺了她协理六宫的权力。接着,她又以"修订宫规"为名,将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些理念融入其中,赏罚分明,让后宫井井有条。 在前朝,她则继续做赵珩的智囊。她提出"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开办女学"等政策,虽然触动了一些保守派的利益,但却深得民心。她还鼓励郑玄之等新政官员,形成了一股新的政治力量。 一日,赵珩处理完朝政,来到坤宁宫,看到琅嬅正在灯下批阅奏折(他特许她参与议政)。烛光映照着她的侧脸,温柔而坚毅。 "还在忙?"赵珩走过去,从身后拥住她。 琅嬅放下朱笔,靠在他怀里:"陛下不也一样?" 赵珩叹了口气:"做皇帝,远比做皇子难。" "所以更需要我们并肩作战。"琅嬅转过身,看着他,"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琼华苑相遇吗?那时我还只是个差点摔倒的小丫头。" "是啊,"赵珩笑了,"谁能想到,那个小丫头如今竟成了朕的皇后。"他低头,吻住她的唇,"琅嬅,谢谢你。" 琅嬅闭上眼,感受着他的温度。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还会有更多的风雨。但只要他们携手同心,便无所畏惧。 从尚书府的西跨院,到皇宫的坤宁宫,郑琅嬅用她的智慧和坚韧,谱写了一段庶女逆袭的传奇。而属于她和赵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