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中的文字尸骨(佚名)已完结,宴会中的文字尸骨已完结
传说中,有一个神奇的地方,他守护着文学的荣耀,让文字在世界更加闪耀。当年这里可是铸就了许许多多位响当当的大作家。可是现在,这个游戏规则已经悄然改变,但是还是有一群热爱文字的人想尽办法也想进入这里,其中也包括了我。 我和我的朋友们经过了一系列艰难的考核,成功通过了所有关卡,用超越了95%的参加这次考核的同龄人的成绩——18375分,成功获取了“文学内宫”的入场门票。我手里紧紧攥着那张门票,心里默默激动着,一时间,眼泪和笑脸同时出现在了我的脸上,我的朋友们也开心地一蹦三尺高,我们都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对文字的渴望,快步拿着门票给门卫检查了之后,进入了这个传说中孕育了许多位响当当的声名远洋的大作家的神奇宫殿——“文学内宫”。 在这看似繁华热闹、仿若文学昌盛之象的“文学内宫”之中,我等一众怀揣着对文字炽热热爱、满心憧憬的“臣子”,宛如怀揣珍宝的稚子,本以为寻得了一片能肆意挥洒才情、尽情雕琢佳作的广阔天地。起初,眼中满是那华丽殿堂所象征的荣耀与希望,只盼能在此以笔为剑,以墨为锋,书写属于自己的文学传奇,让那些凝聚着心血的文字如繁星般闪耀于文学的浩瀚夜空。 却未料,这不过是踏入了一场由“皇帝”精心布局、深藏不露的资本权谋盛宴。那高高在上的“皇帝”,端坐在权力的宝座之上,看似掌控着文学的兴衰荣辱,实则心中盘算的皆是如何将文学化作谋取利益的工具,如何在数据的浪潮中捞取最大的资本回报。他手中的权杖,轻轻一挥,便定下了那一条条看似公正、实则暗藏玄机的规矩,将我等众人牢牢圈禁在这资本的樊笼之中。 而那些号称“仆人”、本应是辅助创作、呵护佳作的编辑们,实则如冰冷无情、毫无温度的程序一般。他们机械地运转,目光呆滞地盯着那一组组数据,如同被设定好指令的木偶,只认点击量、收藏数、评论活跃度这些冰冷的数字指标,以及所谓的“热门元素”“流量密码”等迎合世俗的套路。至于文章本身的立意是否深刻,如否能洞悉人性、启迪思考;文笔是否优美,能否以细腻的触感勾勒出动人的情境;内涵是否丰富,可否承载时代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在他们眼里,竟是半分敬重都无。他们不过是资本巨轮下的小小齿轮,麻木地执行着既定规则,全然不顾文学的灵魂在这般践踏下逐渐枯萎。 一、新进“宫女”的懵懂与期待 初入这内宫,我怀揣着一颗雀跃不已的心,仿若懵懂稚子误闯了仙宫,满心满眼皆是欢喜与憧憬。那华丽的殿堂在我面前徐徐展开,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每一处细节都似在向我低语,诉说着这里曾承载的无数荣耀与梦想。 我轻轻踏入,脚下的每一步都如同踏在云端,心中想着,此地便是我能侍奉文学“圣驾”的无上妙处。我仿佛已经看到,在这方广阔又神秘的天地里,我将如主宰乾坤的能手,用纤细却有力的笔墨,勾勒出一个个动人心弦的世界。 那些尚未落墨的故事,在我脑海中如灵动的舞姬,身姿婀娜、裙裾飞扬,它们急切地催促着我,要我在字里行间为它们寻得一方尽情施展的舞台。于是,我焚膏继晷,精心雕琢着每一个章节,仿若最专注的绣娘,手中拿着的不是寻常丝线,而是饱含深情与灵感的文学之丝。 我穿梭在文字的海洋里,将细腻的情感、跌宕起伏的故事,一丝不苟地编织成锦。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了我全部的心血,每一个字符,都承载着我对文学的敬畏与热爱。 我日夜翘首以盼,只希望能在这“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凭借自己真材实料的本事,博得那至关重要的一席之地。我幻想着,自己的作品会如冲破黑暗枷锁的璀璨星辰,以其独特而耀眼的光芒,照亮这文学的浩瀚夜空,让往来的过客皆为之驻足,让同道中人无不心生赞叹。 可是这一切,在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里破碎了。 二、“皇帝”的旨意:资本的游戏规则 我等“臣子”们却不知,这坐在高堂之上的“皇帝”,看似稳如泰山、庄严肃穆,实则心中那盘算计利益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作响,震得人耳晕目眩。他那双平日里故作威严、仿若洞悉世间一切文学风雅的眼睛,此刻却已被厚厚的功利阴霾蒙蔽,哪里还能瞧见半分文学应有的高雅韵味? 在他眼里,这内宫之中,哪有什么值得细细品味、慢慢琢磨的文学瑰宝,唯有那白花花、赤裸裸的利益,如同磁石一般紧紧吸着他的目光,还有那一组组跳动的数据,恰似蛊惑人心的妖物,散发着诱人的魔力,让他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他所定下的规矩,恰似一道道无情的紧箍咒,一圈一圈,严丝合缝地将我等一心扑在文学上的“臣子”紧紧束缚,动弹不得。什么点击量,仿佛那不过是衡量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尺,却全然不顾这点击背后,是真情实感的共鸣,还是纯粹猎奇的随手一划;什么收藏数,好似藏品越多便越是佳作,可又怎知那些被收藏的文章,究竟是被人视作珍馐,还是仅仅当作打发时光的消遣;更别说那评论活跃度了,熙熙攘攘的留言背后,有几分是真诚的交流探讨,几分又是跟风凑热闹的喧嚣。 然而,文章本身的立意深浅,那是作者穷极心思、对生活对人性深度剖析的结晶;文笔优劣,乃是历经无数次推敲打磨、字斟句酌的功夫;内涵丰富与否,更凝聚着作者的知识储备、人生阅历与深刻感悟。可在这资本当道、数据为王的算盘面前,它们竟如微末的蝼蚁一般渺小,轻如鸿毛,不值一提。仿佛只要数据漂亮,便是好文;数据惨淡,即便文章有撼动人心的力量,也不过是废纸一堆,这般荒谬的逻辑,在这内宫之中,竟成了金科玉律,叫人如何能不心寒? 三、“仆人”编辑:程序式的冷酷无情 而那些被称作“仆人”的编辑,实则是这残酷规则最为忠实且冷酷的执行者。他们仿若被抽离了灵魂的躯壳,全然没有活人该有的半点温情与灵性,更像是一台台精准无误、早就被设定好程序的冰冷机器,机械而麻木地运转着。 我怀着一颗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心,将自己耗费无数心力、精心雕琢而成的“贡品”——那视若珍宝的作品,小心翼翼地呈递到他们面前。彼时的我,满心都是对认可的渴望,本以为凭借自己字里行间倾注的真挚情感、巧妙构思,多少能换来一些专业的指点,或是饱含赞许的目光,哪怕只是寥寥数语的肯定,于我而言,都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珍贵。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刺骨的冰水,无情地浇灭了我心中的希冀之火。他们只是用那毫无波澜、仿若审视物件的眼神,快速扫过我的稿件,随后便抛出一串机械式的评判话语,生硬又冷漠,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他们哪里会在乎,我在构思一个情节的转折时,曾如何在漫漫长夜中辗转反侧、苦思冥想,为了找到那个最恰到好处的衔接点,熬得双眼通红、身心俱疲;他们也全然不在意,我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是如何将自己的情感代入其中,为角色的喜怒哀乐而或喜或悲,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只盼赋予这些文字角色鲜活的生命。 在他们眼里,唯有那冷冰冰的数据指标,才是衡量一切的至高准则,仿若那是开天辟地以来,判断好坏的唯一不变准绳。只要我的作品稍稍偏离了那所谓迎合大众的“热门元素”,或是没能踩中当下流行的“流量密码”,便会被毫不留情地打入冷宫,如同被遗弃的旧物,再难有重见天日、崭露头角的机会。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满心的不甘与委屈汹涌而出,忍不住争辩道:“此处情节分明是为后文埋下伏笔,环环相扣,缺了它,整个故事便失了连贯性。”“人物的性格养成本就有迹可循,是从诸多细节铺垫而来,并非无端臆造。”可他们呢,只是冷冷地丢下一句“不符合要求”,那语气,仿佛多说一个字都是恩赐,而后便决然转身,离去的背影如此绝情,徒留我呆立原地,望着那紧闭的门扉,心中满是无尽的绝望,好似坠入了无边的黑暗深渊,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你们凭什么用这种眼光对待我的作品?”我也选择向皇帝求助,但皇帝看了一眼后直接撕掉了我花费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才创作出来的作品,并大骂了我一顿,回到卧室,我愤愤不平,整晚难眠。 四、内宫“斗争”:迎合与坚守的挣扎 在这看似华丽却实则压抑的内宫之中,我每日都眼睁睁地看着周遭那些本怀揣着文学梦想的“宫女”们,为了能博得“皇帝”那象征着利益与认可的一丝欢心,如被无形的丝线牵扯着,纷纷开始扭曲、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 她们曾经或许也有着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试图用文字去触碰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可如今,却刻意地去模仿那些早已被市场验证、如同公式般能带来高流量的套路。瞧啊,她们堆砌着那些俗套至极的情节,像是在拼凑一件毫无灵魂的拼图。千篇一律的爱情故事,不过是换了几拨主角,在相同的桥段里重复着相遇、误会、和好;玄幻冒险也是那般模式化,主角总能在关键时刻逢凶化吉,靠着升级打怪走向人生巅峰。她们这么做,只为能在那冰冷的数据榜单上艰难地攀升几位,仿佛那不断跳动的数字就是她们在这内宫中唯一的生存意义。 而我,站在一旁,心中满是鄙夷。我瞧不起她们为了那点虚无的流量,就轻易放弃了文学的尊严,将文字变成了廉价的商品。可与此同时,一种深深的惶恐也在心底蔓延开来。在这内宫的大环境里,坚守自己的文学追求,就像是在逆流而行,或许就意味着被彻底遗忘在角落里,从此在这偌大的宫殿之中,如同一个透明的影子,无人问津,无人在意你笔下那些倾注了心血与情感的文字。可若是就此随波逐流,跟着她们一起陷入这资本游戏的漩涡,我又觉得自己愧对了当初对文字的那份炽热挚爱,仿佛背叛了那个曾在深夜里为了一句精妙的语句而欢呼雀跃的自己,最终只能沦为资本游戏里毫无自主意识的傀儡,徒留满心的遗憾与不甘。 五、宴席上的“佳肴”:劣质内容的狂欢 于是,在这内宫看似热闹非凡的“宴席”之上,放眼望去,摆满了一道道外表光鲜亮丽、看似美味诱人,实则内里空洞无物、毫无营养可言的“佳肴”。那些作品,恰似用花里胡哨的包装纸裹着的空盒子,徒有其表,内里干瘪。 它们充斥着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套路,情节的发展像是被设定好的机械轨道,毫无意外与惊喜;逻辑更是错乱百出,前言不搭后语,人物的行为动机仿若凭空而来,毫无合理性可言;人物塑造也单薄得如同一张白纸,没有血肉,没有灵魂,只是挂着个名字的提线木偶。可就是这样的劣质之作,却被大肆宣扬,仿佛是被吹上天的肥皂泡,占据着最显眼、最风光的位置,享受着众人艳羡的目光,成为这内宫“宴席”上的主角。 它们如泡沫般绚烂却又无比短暂,今日还在那榜单之上熠熠生辉、风光无限,引得众人纷纷侧目,仿若世间再无它能匹敌;明日便被新的套路轻松取代,如同昨夜星辰,转瞬即逝,毫无留恋地沉入无尽的文海之中,消失得无声无息,只留下一地鸡毛般的琐碎记忆。 反观那些真正用心雕琢的作品,它们宛如被遗落在偏僻角落里的明珠,本应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芒,却因无人问津,渐渐蒙尘纳垢。那细腻的笔触、深刻的立意、饱满的人物形象,皆被尘埃掩盖,无人擦拭,无人赏识。 我曾在无数个寂静的深夜,独对荧荧烛火,满怀失落地翻阅着这些被冷落的好文。指尖划过纸张,仿若能触摸到作者当初倾注其中的心血与热忱,那一字一句,皆饱含着对文学的执着与敬畏。可现实却是如此残酷,让这般佳作明珠蒙尘,我满心的愤懑如汹涌的潮水,久久难以平复。 为何这世界如此黑白颠倒,优劣不分?分明是那些粗制滥造、只为迎合低俗趣味的作品在招摇过市,而用心打磨、蕴含文学灵魂的精品却被弃如敝履。细细想来,不过是那“皇帝”与“仆人”只看得见眼前的热闹,被虚荣的数据和短暂的利益蒙蔽了双眼,却压根摸不着文学那藏在深处、熠熠生辉的灵魂罢了。他们不懂,真正的文学宛如一坛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而非那瞬间刺激味蕾却毫无回味的糖水饮料。 六、我的反抗:蚍蜉撼树的悲壮 我怎甘心就此向这荒诞的规则妥协,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在心底熊熊燃烧,驱使着我试图用自己的作品去敲醒这沉睡已久的内宫。 为了这一搏,我可谓是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我精心构思了一篇小说,这篇小说绝非寻常之作,它宛如一把犀利的手术刀,深度剖析着人性中最隐秘、最复杂的角落,将那些平日里被忽视的情感、欲望、挣扎,一一袒露在阳光之下。同时,我又巧妙地融合了独特的文化韵味,让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洞察在字里行间交织缠绕,仿佛为读者开启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而每一个字,更是饱含着我对生活点点滴滴的感悟,那是我在岁月长河中摸爬滚打后的深刻思考,是对世间百态细细品味后的真情流露。我怀揣着这份视若珍宝的作品,如同捧着一个易碎却又无比珍贵的琉璃盏,小心翼翼地呈递给那些“仆人”。 彼时的我,满心都是期待,眼睛紧紧盯着他们,仿若等待着开启宝藏钥匙的那一刻,盼着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闷局面,为这内宫注入一丝真正的文学气息。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记无情的重锤,狠狠砸在我的心头。他们甚至连正眼多瞧一眼都欠奉,那冷漠的神情,仿佛我呈上的不是用心雕琢的佳作,而是一团毫无价值的破絮。轻飘飘一句“不符合大众口味”,便如同判了死刑一般,将我无数个日夜的心血、那些反复推敲琢磨的字句,贬得一文不值。 那一刻,我仿若被一盆冰到彻骨的冷水从头浇到脚,寒意顺着脊椎直窜上心头,整个人如坠冰窖。可即便身处这般绝望的境地,我心底仍有一丝倔强在顽强支撑,它如同黑暗中摇曳不定的火苗,虽看似渺小羸弱,随时都可能被这凛冽的寒风扑灭,但在那微弱的光芒里,却蕴含着我不肯屈服、不愿随波逐流的决绝,依旧执拗地闪烁着,不肯轻易熄灭。 七、同僚的沉默:集体的麻木 缓缓环顾四周,我满心诧异地发现,大多“宫女”们都仿若被抽走了灵魂一般,选择了沉默以对。她们有的或许已然在这日复一日的煎熬中,麻木地习惯了这残酷至极的规则,如同被圈养久了的牲畜,忘了自己本还拥有挣脱枷锁的力量;有的则是满心畏惧,害怕仅仅因为发出一丝微弱的不满之声,便会如同触碰了高压线一般,失去那在这内宫中仅有的、赖以生存的一丝机会。 在这资本如巨石般沉重的高压之下,众人皆是这般温顺,恰似一群毫无主见的羊群,只知道盲目地跟随着头羊的步伐,任由那高高在上的“皇帝”与亦步亦趋的“仆人”肆意驱使,全然不顾自己内心最初的文学梦想与追求。 偶有那么几个心怀不甘、敢于站出来抱怨几句的勇者,他们本像是黑暗中闪烁的点点星火,试图用自己的微光照亮这片沉闷之地。可很快,周遭便涌起一股无形却极为强劲的孤立之力,将他们团团围住。众人皆对他们避之不及,眼神中满是疏离与戒备,仿佛他们是携带瘟疫的异类,不该出现在这“和谐”的内宫之中。 如此这般,这内宫的气氛愈发压抑起来,宛如暴风雨即将肆虐之前的闷热,空气中的每一丝尘埃都仿佛被凝重的情绪黏住,让人每一次呼吸都觉得无比艰难,仿若胸口压了一块千斤重的巨石,喘不过气来。 我静静地望着这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景象,心中好似被无数细密的丝线缠绕,满是悲凉之意。不禁暗自思忖,难道文学这原本纯净高尚、能滋养人心的精神食粮,真的要在这物欲横流、一切都被资本染色的世界里,彻底沦为商品的附属品,从此再无重见天日、恢复其应有尊严与荣耀的翻身之日了吗?每念及此,眼眶都不禁微微泛红,可即便悲伤至此,却也深知这前路漫漫、困境重重,不知该往何处去寻那一丝希望的曙光。 八、梦碎内宫:无奈的转身 日子如同那缓缓流淌却永不停歇的河水,一天天悄然过去,我在这内宫之中苦苦支撑,曾经怀揣的那点希望,也如手中捧着的细沙,在指缝间一点点地被消磨殆尽。 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笔下那些原本鲜活灵动、仿佛能从纸页中跃然而出的人物,在这冰冷无情的规则束缚下,渐渐地失去了生命力,变得如同木偶一般僵硬死板。那些曾经宛如璀璨星辰般熠熠生辉、能让人心潮澎湃的故事,也随之变得黯淡无光,仿若被一层厚厚的阴霾所笼罩,再也透不出一丝光亮。 终于,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静谧得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沉睡,唯有我内心的挣扎如汹涌的暗流,久久不息。经过无数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经过无数次与这残酷现实的暗自较量,我毅然决然地决定离开这让我心灰意冷、满心疲惫的地方。 当我强忍着心底的酸涩与不舍,收拾好自己那并不多的“行李”,每一件都承载着我曾经在这内宫中的点滴回忆,或是初来时的憧憬,或是创作时的激情,此刻都化作了沉重的负担。我最后看了一眼这曾经充满无限憧憬的宫殿,那雕梁画栋依旧,可于我而言,却已物是人非。心中五味杂陈,往昔的期待如同电影般在脑海中一一闪过,那些为文学燃烧过的热血时刻,那些因不被理解而暗自落泪的深夜,交织在一起,堵得胸口闷痛不已。 我清楚地知道,这一走,或许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与这儿的一切彻底斩断了联系,再难有回头的余地,往后的日子里,哪怕只是在梦中,都未必能再踏入这扇门。可仔细想想,留在这里又能如何呢?不过是继续在这资本的泥沼里苦苦挣扎,看着文学的尊严被肆意践踏,看着自己的初心被消磨成齑粉。我只是不甘心啊,不甘心让文学这神圣的殿堂在这股浊流中越陷越深,即便我清楚凭借自己一人微薄之力,根本无法去改变这根深蒂固的一切,可我也绝不甘愿就此沉沦,与这腐朽的规矩同流合污,沦为那扼杀生机的帮凶。 九、余音袅袅:文字的追问 当我缓缓踏出这内宫的大门,每一步都似挣脱了重重枷锁,那久违的自由空气扑面而来,带着野外的清新与不羁。然而,这自由之风虽轻抚着我的面庞,却也裹挟着丝丝透骨的寒意,仿佛是这残酷世界对逐梦者的冷峻相迎。 我忍不住回首望去,那高耸入云的宫殿墙壁内,依旧灯火辉煌如白昼,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的景象透过层层窗棂隐隐传来。可此刻,那热闹之于我,却仿若隔世,再无丝毫关联,只觉自己仿若从一场荒诞的梦中惊醒,徒留满心的怅惘。 我不知道未来等待我的究竟是什么,前方的路宛如被浓雾笼罩,模糊不清,充满了未知与变数。或许会在那荒无人烟的文学荒野中,历经无数坎坷,寻得一方真正契合文学生长的净土,那里没有资本的喧嚣,没有功利的诱惑,唯有纯粹的文字之花静静绽放;又或许,我会在漫漫孤独的长路上,守着心中那份对文字的深情,如守着一座孤岛,任凭外界风云变幻,初心不改,在寂寞中与文字相伴,续写属于自己的文学篇章。 但即便前路迷茫,我心中仍有笃定的信念。我坚信,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总有一些真正的文学之士,宛如隐匿于暗夜中的璀璨星辰,他们不会被这时代的浊流轻易裹挟,不会放弃对文字纯粹之美那份执着的追求。哪怕身处被资本重重笼罩、看似密不透风的黑暗时代,他们也会如点点星火,虽渺小却顽强,在那无尽的黑暗中熠熠生辉,用手中的笔,为文学的尊严与荣耀默默燃烧,试图驱散这笼罩文学天空的阴霾。 而那座由“皇帝”与“仆人”们主宰的内宫,此刻在我眼中,已不再是曾经心怀憧憬的文学殿堂,而是一座即将倾颓的腐朽堡垒。他们短视的目光,只盯眼前利益,无知地践踏文学的灵魂,终将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因这些不可饶恕的过错,留下一抹永难磨灭的耻辱印记。这印记,会如同警钟一般,供后人审视、铭记,时刻提醒着后来者莫重蹈覆辙,莫让文学再次深陷这般难堪的泥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