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年代弥补遗憾(林默苏晚)最新章节_重回八零年代弥补遗憾全文阅读
第一章错位的时空 林默盯着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股市曲线,指尖在冰凉的玻璃上滑动,耳机里是助理急促的汇报声:“林总,那支新能源概念股突然跌停,我们……” “止损。”他言简意赅,声音里听不出情绪。窗外是2025年的上海,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无人机在楼宇间穿梭配送,一切都快得像一场停不下来的梦。 他刚满五十时,已是商界首富,财富和地位触手可得,却总觉得心里空了一块。午夜梦回,总有个模糊的影子在记忆里晃悠,带着淡淡的洗衣粉味道,和一句没说完的“再见”。那是他的初恋,苏晚,在他最狼狈的十八岁,消失在那个叫做青石巷的老街区。 “林总,您没事吧?”助理的声音拉回他的思绪。林默揉了揉眉心,只觉得一阵剧烈的眩晕,眼前的电脑屏幕突然爆出刺目的白光,耳边是尖锐的鸣响,像被卷入了一个急速旋转的旋涡。 再次睁开眼,刺鼻的煤烟味和嘈杂的人声让他猛地坐起身。眼前是低矮的砖瓦房,墙上糊着泛黄的报纸,屋顶的木梁上挂着腌肉,一台老式的半导体收音机正播放着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 “小默,你可算醒了!发什么呆呢,赶紧帮妈把这筐煤球搬进去,待会儿该做晚饭了。”一个系着蓝布围裙的中年妇女走进来,鬓角已有了白发,脸上带着岁月的风霜,却眼神温和。 林默怔住了。这是……他的母亲?可母亲在他大学时就因病去世了,眼前的她,分明是四十年前的模样!他猛地看向自己的手,不再是那双保养得宜、只握键盘和文件的手,而是带着薄茧,有些粗糙的少年的手。 他跌跌撞撞地跑到屋外,青石铺就的小巷蜿蜒曲折,邻居们坐在门口择菜聊天,孩子们追逐打闹,嘴里喊着“黑猫警长”的台词。墙上的标语写着“计划生育好”,路边的自行车棚里塞满了二八杠,一辆绿色的邮政自行车叮铃铃驶过。 街角的杂货铺门口,挂着一个掉了漆的木牌,上面用粉笔写着:“今日冰棍,三分一根。”旁边的日历牌被风吹得翻动,停留在——1985年,6月。 他真的……回到了八十年代?回到了他十八岁,那个家境贫寒、前途未卜的夏天? “小默,发什么愣呢?”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林默浑身一僵,缓缓转过身。 夕阳的余晖洒在巷口,勾勒出一个纤细的身影。女孩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衬衫,扎着两条麻花辫,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濡湿,脸颊带着健康的红晕,一双眼睛像盛满了星光,正好奇地看着他。 是苏晚。 比记忆中更年轻,更鲜活,带着不谙世事的纯真。她手里拿着一个洗得干净的玻璃罐,罐子里装着刚采来的野蔷薇,花瓣上还挂着水珠。 四目相对的瞬间,林默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攥住,酸涩和狂喜交织,几乎让他落下泪来。他想开口,喉咙却像被堵住,只能怔怔地看着她。 苏晚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低下头,绞着衣角:“你……你没事吧?刚才看你跑出来,脸色好白。” “我……”林默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我没事,就是……有点懵。” 苏晚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露出两颗可爱的小虎牙:“你呀,肯定是又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书看傻了。快去帮阿姨搬煤球吧,我妈让我来借点酱油。” 看着她转身跑开的背影,裙摆扬起一个轻快的弧度,林默站在原地,久久无法动弹。 八十年代,青石巷,贫寒的家境,还有……失而复得的初恋。 这一次,他不想再错过。不仅是苏晚,还有那些被他遗忘在快节奏生活里的温暖和机遇。他知道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脉络,知道哪些行业会崛起,哪些机会稍纵即逝。 他的人生,似乎在这一刻,按下了重启键。从尘埃里重新开始,这一次,他要守护好他的家人,追回他的爱人,创造属于他的时代。 第二章青石板上的萌芽 林默花了几天时间才真正接受自己回到了1985年的事实。父亲在一家国营工厂做钳工,母亲是街道办的临时工,家里除了一间卧室和一个逼仄的厨房,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每个月的工资除去柴米油盐,所剩无几,这让习惯了挥金如土的林默一时间有些难以适应。 但比起物质上的匮乏,更让他心动的是身边真实的烟火气。母亲唠叨却温暖的话语,父亲沉默却坚实的肩膀,还有……每天都能见到苏晚。 苏晚家就住在隔壁那条巷子里,两家隔得不远。她高中刚毕业,没能考上大学,正在家里帮父母打理一个小小的报刊亭。林默记得,上辈子这个时候,他因为高考失利,加上家里经济压力大,正准备辍学去南方打工,是苏晚偷偷塞给他一本复习资料,鼓励他再试一次。 “小默,你脑子那么好使,不读书太可惜了。”苏晚把一本破旧的《数学复习指南》递给他,眼睛亮晶晶的,“我爸说,知识改变命运,你一定能行的。” 林默接过书,指尖触碰到她微凉的手指,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他看着苏晚期待的眼神,突然意识到,上辈子他急于摆脱贫困,一头扎进商海,虽然成功了,却也失去了很多。这一次,他不想再走老路。 “晚晚,谢谢你。”林默看着她,认真地说,“我会好好复习的。” 苏晚笑了笑,脸颊泛起红晕:“嗯,我相信你。对了,我家报刊亭新进了一批《大众电影》,里面有张曼玉的照片,可好看了,你要看吗?” “好啊。” 于是,每天傍晚,林默都会去苏晚家的报刊亭帮忙。他帮着整理报纸杂志,给客人找书,苏晚则在一旁忙着收钱,偶尔抬头相视一笑,空气中都弥漫着甜甜的味道。 林默发现,八十年代的生活虽然清贫,却有着简单的快乐。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网络,人们的娱乐方式很单一,但邻里之间的关系却很亲近。傍晚时分,家家户户把桌子搬到门口,端出简单的饭菜,边吃边聊天,孩子们在巷子里跑来跑去,笑声传遍整条街。 林默家也不例外。母亲做的红烧肉是他的最爱,虽然肉不多,但味道香浓。父亲话不多,只是默默地给他夹菜。林默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感激。他知道,未来几年,国营工厂会面临改制,父亲会下岗,家里的生活会更加艰难。他必须想办法改变这一切。 一天晚上,林默复习完功课后,坐在桌前沉思。他想起八十年代末,乡镇企业开始崛起,很多人靠做小生意发了家。他记得老家那边有一种特产的酱菜,味道独特,如果能把它推广出去,说不定会有市场。 “小默,还没睡啊?”母亲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来,“明天还要上课呢,早点休息。” “妈,我睡不着,想跟你商量点事。”林默接过牛奶,说道,“我想做点小生意。” 母亲愣了一下,随即皱起了眉头:“做生意?小默,我们家可没本钱啊,再说,你现在最重要的是读书。” “妈,我知道读书重要,但我也想为家里分担一些。”林默耐心地解释道,“我不是要辍学,只是利用课余时间做点小买卖。我们老家的酱菜不是很好吃吗?我想试着拿到城里来卖。” 母亲犹豫了一下:“酱菜?这能赚钱吗?” “妈,现在市面上卖的酱菜品种很少,我们的酱菜味道独特,肯定有市场。”林默信心满满地说,“你就放心吧,我不会耽误学习的。” 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母亲叹了口气:“好吧,既然你想做,妈支持你。不过你可得答应我,不能耽误学习。” “谢谢妈!”林默高兴地说。 第二天,林默就给老家的亲戚写了一封信,让他们帮忙准备一些酱菜。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有信心,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对未来的了解,一定能改变家里的命运,给苏晚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三章酱菜里的商机 老家的酱菜很快就寄来了。林默打开坛子,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这种酱菜是用当地特有的小黄瓜腌制而成,酸甜爽脆,口感独特,是他小时候最爱吃的零食。 “妈,你尝尝,味道怎么样?”林默舀了一勺递给母亲。 母亲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嗯,味道真不错,跟我小时候吃的一样。” “那就好。”林默笑了笑,开始琢磨怎么把这些酱菜卖出去。他首先想到的是去菜市场摆摊。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几个装满酱菜的玻璃罐来到了菜市场。 菜市场里人声鼎沸,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林默找了个不起眼的角落,摆开了摊子。他没有像其他摊主那样大声吆喝,只是在摊位前放了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家乡特产酱菜,酸甜爽脆,欢迎品尝”。 一开始,并没有人注意到他的摊位。林默并不着急,他知道,好东西总会有人发现的。果然,过了一会儿,一个买菜的大妈路过,好奇地停下了脚步。 “小伙子,你这酱菜怎么卖啊?”大妈问道。 “大妈,您先尝尝,觉得好吃再买。”林默热情地递上一个小碟子和一双筷子。 大妈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哎哟,这味道可真不错,酸甜适中,还挺脆的。怎么卖啊?” “一块钱一小罐,五块钱一大罐。”林默说道。 “便宜点呗,小伙子。”大妈开始还价。 “大妈,我这是正宗的家乡特产,成本也高,您就别还价了。”林默笑着说。 大妈犹豫了一下,还是买了一小罐。有了第一个顾客,接下来就顺利多了。很多人被酱菜的香味吸引过来,尝过之后纷纷购买。不到一上午,林默带来的酱菜就卖光了。 “小默,卖得怎么样?”母亲看到林默回来,迫不及待地问道。 “妈,全卖光了,一共卖了五十多块钱呢!”林默高兴地说。 母亲听了,激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太好了,太好了,这下子你爸的医药费就有着落了。” 林默的父亲最近因为长期劳累,腰伤复发,需要一笔医药费。这笔钱来得正是时候。 接下来的几天,林默每天都去菜市场摆摊,酱菜的销量越来越好。他发现,很多人买酱菜不仅是自己吃,还会送给亲戚朋友。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主意,把酱菜包装成礼品盒,这样不仅美观,还能提高价格。 他去买了一些漂亮的纸盒和丝带,把酱菜分装成小罐,然后用丝带系好,做成了精美的礼品盒。果然,礼品盒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大家的欢迎,销量更是大增。 “小默,你可真有本事,这酱菜让你卖出花样来了。”苏晚看着林默包装好的礼品盒,赞叹道。 “这都是跟你学的,你家报刊亭的杂志不也摆放得整整齐齐,很吸引人吗?”林默笑着说。 苏晚脸颊一红,低下头去:“我那算什么呀。对了,小默,你有没有想过扩大生产?现在买酱菜的人这么多,你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苏晚的话提醒了林默。他确实有这个想法。现在酱菜的销量越来越好,光靠老家的亲戚手工腌制已经供不应求了。他想建一个小型的加工厂,聘请一些工人,实现规模化生产。 “晚晚,你说得对,我确实有这个想法。”林默说道,“但是建加工厂需要一大笔钱,我现在还没有那么多资金。” “那怎么办呢?”苏晚关切地问道。 “别急,我正在想办法。”林默胸有成竹地说。他知道,八十年代末,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很多政策都在鼓励个体经济发展。他打算去申请一个个体营业执照,然后再想办法贷款。 几天后,林默拿着个体营业执照回到了家。母亲看着执照,激动得手都在颤抖:“小默,你真厉害,这么快就把执照办下来了。” “妈,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林默说道,“我打算去银行申请贷款,建一个小型的加工厂。” 母亲有些担心:“贷款?那要是还不上怎么办?” “妈,您放心,我有信心把生意做好。”林默安慰道,“现在国家政策好,支持个体经济发展,只要我们肯努力,一定能成功的。” 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母亲点了点头:“好,妈支持你。” 林默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有信心,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对未来的了解,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同时,他也希望能尽快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让苏晚过上好日子。他知道,苏晚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考上大学,学习服装设计。他想帮助她实现这个梦想。 第四章爱的种子与事业起航 林默的酱菜加工厂很快就动工了。他选址在城郊一处废弃的仓库,虽然破旧,但胜在租金便宜。他带着几个工人一起动手,粉刷墙壁,修缮屋顶,安装设备,忙得不亦乐乎。 苏晚一有空就过来帮忙,她心灵手巧,不仅帮着打扫卫生,还帮林默设计了包装图案。她在包装纸上画了青石板巷和盛开的蔷薇花,充满了乡土气息和浪漫情调,让酱菜的包装一下子有了灵魂。 “晚晚,你画得真好,以后可以当设计师。”林默看着包装纸上的图案,由衷地赞叹道。 苏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就是随便画画,哪能当设计师啊。” “怎么不能?”林默认真地说,“你的画很有灵气,以后去学服装设计吧,我支持你。” 苏晚的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黯淡下去:“学设计要花很多钱,我家条件不好,爸妈还指望我帮忙看报刊亭呢。” “钱的事你不用担心,”林默毫不犹豫地说,“我来想办法。晚晚,人一定要有梦想,不然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苏晚看着林默真诚的眼神,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林默不是在开玩笑,他是真的想帮她。这一刻,她觉得眼前的这个少年,虽然家境贫寒,却有着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跟他在一起,她觉得很安心,很有希望。 加工厂建成后,林默给酱菜取了个名字叫“青石板”牌酱菜,寓意着不忘初心,记住来时的路。第一批酱菜上市后,因为独特的口感和精美的包装,很快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销量节节攀升。 林默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知道,要想把生意做大做强,就必须拓展销售渠道。他开始主动联系各大商场和超市,推销自己的酱菜。一开始,很多商家都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持怀疑态度,但林默并不气馁,他带着样品一家一家地跑,耐心地介绍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终于,有一家大型超市愿意给他一个机会,先试销一个月。林默抓住这个机会,做了很多促销活动,比如买一送一、免费品尝等,很快就打开了市场。一个月后,“青石板”牌酱菜的销量在超市里名列前茅,商家主动提出要长期合作。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林默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他首先做的就是给家里换了一套大点的房子,虽然还是在老城区,但至少有了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父母看着宽敞明亮的新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小默,真是辛苦你了,让我们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母亲拉着林默的手,哽咽着说。 “妈,这是我应该做的。”林默笑着说,“以后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解决了家里的问题,林默开始着手帮助苏晚实现梦想。他找到苏晚的父母,诚恳地说:“叔叔阿姨,我想让晚晚去学服装设计,学费我来出。晚晚很有天赋,不应该浪费了。” 苏晚的父母有些犹豫,他们担心女儿一个人去外地读书,生活上照顾不好自己,也担心林默是不是别有用心。 林默看出了他们的顾虑,认真地说:“叔叔阿姨,我跟晚晚是真心相爱的,我希望她能有一个好的未来。我向你们保证,我会照顾好晚晚的一切,让她安心读书。” 看着林默坚定的眼神和真诚的态度,苏晚的父母终于点了点头。苏晚得知这个消息后,激动得抱着林默哭了起来:“小默,谢谢你,谢谢你帮我实现梦想。” “傻瓜,跟我还说什么谢谢。”林默轻轻拍着她的背,温柔地说,“快去收拾东西吧,明天我送你去学校。” 第五章时代浪潮中的并肩 苏晚去了南方的纺织学院,临走前,林默在青石板巷口给了她一个装着存折的布包。“学费和生活费都在里面,不够了就给我写信。”他看着女孩泛红的眼眶,故意逗她,“要是敢不好好画图,我就把酱菜厂开到你们宿舍楼下,让你天天闻酸黄瓜味。” 苏晚被逗笑,却在转身时偷偷抹了眼泪。绿皮火车启动的轰鸣里,林默望着车窗上她挥手的剪影,突然觉得胸腔里填满了踏实的暖意。 与此同时,酱菜厂的订单像雪片般飞来。林默没日没夜地泡在厂里,改良腌制工艺、跑批发市场谈代理,甚至偷偷研究起了刚流行起来的“广告营销”。他在本地电视台投了个15秒的广告,画面是青石板巷的晨光里,母亲笑着揭开酱菜坛子,配上苏晚画的蔷薇花图案——没想到这土味广告竟成了爆款,“青石板”酱菜彻底火遍了上海。 某天深夜,林默趴在办公桌上改合同,突然接到苏晚的长途电话。“小默,我……我拿奖了!”女孩的声音带着哭腔,“全国大学生服装设计大赛,铜奖!” 电话那头是颁奖典礼的背景音,混杂着掌声和音乐,林默却觉得那是他听过最动听的旋律。“我就知道你行!”他对着话筒喊,“等你回来,我要请全厂人吃红烧肉庆祝!” 1988年,国营工厂改制的浪潮席卷而来。林默的父亲提前退休,他干脆把老人接到厂里管后勤,老爷子每天戴着红袖章检查卫生,比当年在车间还认真。而林默则盯上了新的机遇——他在报纸上看到浦东新区开发的新闻,又想起上辈子见过的陆家嘴规划图,心里猛地燃起一把火。 “妈,我想把酱菜厂抵押了,去浦东买块地。”饭桌上,林默突然开口。 母亲夹菜的手顿住了:“小默,那可是咱们的家底啊!” “妈,”林默放下筷子,眼神亮得惊人,“您还记得我小时候说过,以后要让咱家住进高楼里吗?现在机会来了。浦东就像一张白纸,咱们得敢往上画!” 他连夜写了份计划书,跑了好几家银行。那时没人懂“土地开发”,行长看着这个穿着工装、说话带着少年气的年轻人,差点把他当成骗子。直到林默掏出厚厚一叠酱菜厂的盈利报表,又拿出苏晚画的浦东未来效果图,才勉强说服了对方。 拿到贷款那天,林默骑着二八杠自行车在浦东的泥地上转了一圈。远处是黄浦江的粼粼波光,近处是疯长的芦苇荡,风吹过,带着潮湿的泥土味。他想起上辈子站在陆家嘴摩天大楼里俯瞰城市的景象,此刻却觉得脚下这片荒地,才是真正能攥在手里的未来。 不久后,苏晚放暑假回来,看到林默晒得黝黑,裤腿上还沾着泥点,却捧着一叠地契笑得像个傻子。“你呀,真是越来越能折腾了。”她嘴上抱怨,却把自己设计的第一件成衣披在他肩上,“喏,给你做的,以后也是要当‘老板’的人了,不能总穿工装。” 那是件藏青色的夹克,领口绣着细密的蔷薇花纹。林默低头看着针脚,突然抓住苏晚的手:“晚晚,等浦东这块地做起来,我就娶你。” 巷口的夕阳正浓,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苏晚没说话,只是用力点了点头,发间的蔷薇发卡,在暮色里闪着温柔的光。 第六章蔷薇花开时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春风吹遍全国,浦东开发正式按下快进键。林默抵押酱菜厂换来的那块地,恰好位于后来的金融贸易区核心。当推土机开进芦苇荡时,他站在工地上,看着苏晚设计的写字楼蓝图被风吹得哗啦作响,突然想起了1985年那个眩晕的午后——原来错位的时空,是为了让他在最好的时代,抓住最想守护的人。 酱菜厂被转让给了老邻居,母亲闲不住,每天去新厂里给工人做饭,还是那句“多吃点肉,干活才有劲”。父亲则成了浦东工地的“元老级监理”,戴着安全帽巡视时,总爱跟年轻工人念叨:“我儿子当年搬煤球的时候,手比你们现在握鼠标还稳!” 苏晚毕业后进了上海一家合资服装公司,业余时间却总泡在林默的工地上。她把写字楼的大堂设计成蔷薇花廊,说要让每个走进来的人都能闻到“青石板巷的味道”。有时林默加班到深夜,会看到她趴在绘图桌上睡着,发丝间还夹着铅笔屑,他就轻轻给她披上外套,坐在旁边看图纸,直到窗外泛起鱼肚白。 1994年,林默的第一栋写字楼竣工,取名“蔷薇大厦”。开业那天,他在顶层露台摆了酒席,邀请了所有青石板巷的老邻居。母亲看着脚下的车水马龙,握着林默的手直掉眼泪:“小默,妈当年在煤球堆里,可想不到咱们能住这么高的楼啊……” 苏晚穿着自己设计的白色连衣裙,站在蔷薇花墙下给大家拍照。林默趁机拿起话筒:“今天不光是大厦开业,我还有件事要说——”他走到苏晚面前,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丝绒盒子,“晚晚,从1985年你给我递复习资料那天起,我就想把这句话说了。” 夕阳透过玻璃幕墙洒进来,把整个露台染成金色。苏晚捂着嘴,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老邻居们起哄着“答应他”,父亲在一旁偷偷抹眼睛,母亲笑着捶林默的背:“你这孩子,早该办了!” 婚礼办在青石板巷的老地方,虽然巷子已经拆了大半,只剩下几堵斑驳的砖墙,但林默特意保留了巷口的青石板。他背着苏晚走过那段石板路,听着她在耳边轻笑:“林老板,你现在可是大老板了,还记不记得当年搬煤球时,我偷偷给你塞过鸡蛋?” “怎么不记得?”林默收紧手臂,“那时候就想,等我有钱了,一定让你天天吃鸡蛋,吃最好的。” 婚后的生活忙碌却甜蜜。林默的地产公司越做越大,苏晚也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取名“青石板蔷薇”。她设计的衣服总是带着复古的温柔,比如领口的盘扣、裙摆的碎花,就像八十年代巷口的阳光,暖得恰到好处。 某个周末,两人带着儿子回老城区转悠,路过当年的杂货铺旧址,如今已成了便利店。儿子指着玻璃柜里的冰棍问:“爸爸,为什么爷爷说以前冰棍只要三分钱?” 林默蹲下来,摸着儿子的头笑:“因为啊,爸爸年轻的时候,一块钱能买好多好多故事。”他抬头看向苏晚,她正指着街角的梧桐树,眼里闪着光,“你看,那棵树还在呢,当年我们就是在下面分冰棍的。” 阳光穿过叶隙落在他们身上,像极了三十年前那个夏天。林默突然觉得,所谓的“重启人生”,从来不是回到过去改变命运,而是在时光的错位里,重新握住那些被快节奏生活冲散的温暖——是母亲的红烧肉,是父亲沉默的支持,更是青石板巷口,那个拿着野蔷薇、笑眼弯弯的女孩。 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浦东的摩天大楼与老巷的残砖之间,在股市曲线与缝纫机的哒哒声里,爱与梦想,正像蔷薇花一样,在时代的土壤里,悄然绽放出最动人的模样。 云窗梦浅无归期小说彩蛋txt阅读最新连载(谢承砚苏挽月江念)_本站精选贺诗晴蒋裴宋佳的故事在什么小说中?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小说彩蛋(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刘清明苏清璇)全网首发全章阅读纯净阅读裴沉野苏念瓷(我们终究两不相欠)完结篇(池月裴沉野苏念瓷)全文在线下载阅读 |